詹姆斯 乔治 弗雷泽是著名英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古典学者,所著《金枝》是人类学领域的鸿篇巨著,也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金枝》着重研究原始人的宗教、巫术、仪式、心理等等,以及它们的教源及其在人类思想方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金枝》中作者以十分丰富的资料,对古代习俗和信仰作了翔实的集录,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论证他本人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的普遍赞赏和称誉,至今仍有着很高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而且,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美洲印地安人社会的习俗和制度,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整体中的地位,人类学的教学问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
关于人类婚姻史,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一种认为,人类婚姻存在过依次相承的几种形态,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后一种;另一种认为,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韦斯特马克正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作者韦斯特马克是芬兰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本书是他的成名作,本书考察了婚姻的起以及人类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婚姻形式和与婚姻有关的文化,论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
本书为你全面介绍人类学,帮助你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将人类学的典型案例与当下其他学科的发现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人类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考古发掘、遗传学和其他生物学上的发现,评述语言学的洞察、民族志材料及理论上的启示、应用人类学中有意义的实例,以及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本书能够结合经典论题与新鲜材料,激起你的学习兴趣,引发你批评性的反思,使你收获灵感与顿悟。本书帮助读者以直观方式覆盖整个人类学学科的知识体系,鼓励读者领会人类多样性的丰富与复杂,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为何会存在如此多的差异与共性, 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本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试着想象一下,有一架飞机失事紧急降落,着陆后断成了三截。机舱里浓烟滚滚,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离开这里。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在A星球上,乘客们纷纷询问邻座的人有没有受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壹时间被救出了飞机。人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救助他人,哪怕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人。 在B星球上,大家为了自身安全各自匆忙逃离。于是恐慌爆发,出现了推搡和踩踏现象。一些儿童、老人和残疾人被踩在了脚下。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今天生活在哪个星球上? 在《人类的善意》中,鲁特格尔 布雷格曼告诉我们,大约有97%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B星球上,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生活在A星球上。 如果说有一种信念将左派和右派、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古代思想家和现代思想家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人性本恶这一
《思想的年代:对话维也纳的艺术、思想与科学(1900年至今)》是一本探究思维奥秘的文化心理学著作,融合了认知心理学、思维科学、神经科学与大脑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作者基于奥地利维也纳自20世纪初在科学、医学、思想及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们掀起的一场承前启后的革新运动,探究科学、艺术与心理的相互影响,向我们揭示了应如何思考人的内心 我们的意识、潜意识、情感以及心理和大脑是如何产生与艺术的联系。当时的维也纳是欧洲的文化之都,科学家和艺术家在这里的沙龙中展开思想碰撞,从而引发了心理学、脑科学、文学以及艺术领域的持续而影响深远的变革突破。作者带领读者追溯 维也纳1900 时代留下的种种印迹,认识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剖析我们应该怎样去看、怎样去想、怎样去感知、怎样去体会和创造艺术作品,乃至触发我们的创造力。
《金枝》系弗雷泽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基于世界各地相关材料分析,揭示了人类思想活动经由 巫术 宗教 科学 的更迭模式及其逻辑规律,提出了 巫术先于宗教 的著名论断,并运用历史比较法,系统梳理,抽绎出了巫术与宗教的严整体系,重新建构了 原始社会 的图景。文笔清丽,义理明畅,读之不忍释卷。 该书影响巨大,不囿于人类学,对西方文学颇具推动力,催生了现代主义的原始情绪,对现当代的人类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本书是南美洲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其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书主要研究了殖民主义给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社会带来的 恐惧 ,以及当地印第安人运用萨满教进行的 治疗 行为。作者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指出,殖民主义和萨满教这两种文化力量既非完全对立,也非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同化,而是在殖民恐怖所创造的 死亡空间 中进行了共同创造,形成了一种迄今仍给这些地区带来秩序和混乱的力量。
1974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该年5月,作为法国左翼知识分子论坛《原样》(TelQuel)的一员,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和罗兰·巴特(RolandBmlhes)、菲利普·索列尔(PhilippeSollers)以及《原样》杂志主编马尔塞林·普雷奈(MarcelinPleynet)等人对中国作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参观访问。这次访问,产生了大批的相关著述。克里斯蒂娃应法国妇女出版社之约,当年就发表了这本纪实游记。在本书中,克里斯蒂娃对两千年来笼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神秘面纱作了某种原创性地揭晓。她凭借在哲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和符号学等人文学科理论上的广博知识,抓住母性和性别差异的主题,以中国家庭为横坐标,以中国历史为纵坐标,从政治、宗教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作出以点带面的全景式分析。全书理论性强,由于众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使得本书较为艰涩难懂,本书的论
本书是李泽厚原创性思想系统“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很好文本。它采取积淀论的哲学心理学方向,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哲学于一炉,以“人活着”、“度的本体性”等的重构建设,反对后现代,凸显出当今人类与个体的命运问题。“伦理学纲要”承继中国情本体传统,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等。“认识论纲要”提出“度”应作为认识论的第一范畴,也指出中国实用理性有优点,但有忽视逻辑和思辨的缺失。“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学论议,为本无形而上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出一条“后哲学”之路。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本书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项目“内容总录系列”之“贵州侗族村寨调查简报”,包含贵州榕江县大利村、小利村、宰荡上寨、宰荡下寨的调查简报,总体介绍各村的地理环境、传说历史、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对村寨的保护与管理状况以及价值做了初步评估,对于保护侗族村寨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中国省数民族的研究,历来为世界各国学者提关注。特别是中国孜革开放以来,经济腾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各国的学者,在关注中国经发展的同进,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中国省数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经有不少视角独特、学术价值很高的研究成果部标世。 吸收外国学者对中国省数民族的研究成果,详为中用,对于我们全面、正确、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发展,充分认识、开发、整合、利且少数民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章义。特别是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具有更加迫功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该看到,了解处国学者对中国省数民族的研究,也是促井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组织出版了这套《外国学者中国民族
《泐史》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傣历五四二年(宋淳熙七年,公元一一八〇年),终于傣历一二二六年(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时间跨度近七百年,详细记叙了西双版纳傣族各世领主的姓名、生卒年、在位时间及其配偶、儿女、封地、俸禄等,对于制度、历史大事及与泰、老、缅等邻邦关系,也有所涉及,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地方史和傣族史的重要史料。《白古通记》(有名《白史》)与《玄峰年运志》为云南白族古代史书,原书均系白文、作者均不详,且都早已失传。此次所出《白古通记》与《玄峰年运志》由王树武据群书索引辑出,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人的身体和对待身体的态度不是永恒的。身体随着年龄而变化,受物质条件和文化的制约,而不同的时代对身体则表现出不同的关注。《身体的历史》皇皇三大卷,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从宗教、艺术、医学、性、卫生、屠杀和暴力、体育、表演等各个角度论述了身体的文化史,全方位地展示了西方社会的变化对人类对身体的自我认知的影响。 《身体的历史》*卷主要论述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身体的历史。全书从宗教、医学、文学、性、体育锻炼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 现代 身体出现的过程,认为在这一时期身体经历了一种双重张力:既突出集体的强制性又强调个体的解放。束缚和解放这两种动力混合在一起,赋予现代身体一个合乎规格的清晰轮廓。 《身体的历史》第二卷主要论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体的历史。全
《文化人类学》英文版由培生教育集团出版,作为一部文化人类学经典通识入门书,目前已再版十余次。在 3版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化人类学知识,使读者对文化人类学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对跨文化现象的经验描述和学理探讨,文化人类学不再是枯燥的他者知识,而是认识自我、通向他人的重要途径。
本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定于 2013 年筹办国际汉学大会期间征集的海内外著名专家的论文为基础,从《世界汉学》前四期选录部分文章,共 60 余篇,汇辑编选而成。全书集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多国汉学家的学术成果于一身,内容涉及对汉学研究观念、方法和范式的反思,汉学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前景展望,各国汉学流派、汉学机构研究成果,著名汉学家的学术传记,对传统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重构的探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