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 初期支气管肺炎 ,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 生命 ,而苗族文化要 灵魂 ,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本书是人类学家罗杰 卡约瓦1930-1960年代关于神圣性问题研究的作品。神圣并非仅存在于宗教之中,战争、游戏、节庆、性、奢靡浪费 揭是人类为追求神圣性体验而启动的社会行为,而宗教只是神圣的表现形式之一。神圣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既是个体存在的根本需求,也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种族、文化与信仰:先民敬拜自然,臣民膜拜圣人与君主,现代世界将主权、战争视为神圣 在这本社会人类学著作里,卡约瓦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神圣的整体图景,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勾勒出它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呈现了它在历史中的演变。 本作承接法国社会学学派,尤其是涂尔干和莫斯的先行研究,同时综合了大量英美和德语世界社会人类学成果,并在最后延伸出作者自己关于神圣的独创见解 节日理论 。论据方面几乎涵盖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现
《江苏读本》是著名作家叶兆言所写的一部江苏人文地理读本,是解读江苏的经典之作。 在作者丰富的叙述中,江苏十三个辖市的繁华背影、盛世气象和历史变迁尽收眼底。以南京、苏州、扬州、徐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泰州、宿迁十三座城市为叙述主线,不仅从地理疆域上交待了一个轮廓清晰的江苏,同时,文化、政治、经济与历史的交织,理性和情感的缠绕,又在这幅文化版图上将这些城市及其构筑的 江苏省 的文化全景勾描出来。从江苏的历史渊源,到江苏的当代发展;从江苏的自然地理,到江苏的文化情结;从宏观的描述,到对十三个省辖市分别从小处解读 深入浅出,纵横捭阖,构成一部阅读江苏、了解江苏的绝佳读本。 江苏不是一个很大的省份,它很年轻,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创造力。 本书既是资料详实的人文历史与
本书是葛剑雄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对中国历史地理、统一与分裂的思考;读史书的札记或感想;对顾颉刚、谭其骧的回忆和怀念;对教育、人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一些意见;还有若干篇,谈论人口、移民和环境等问题。全书行文平实、观点广博,对文化、文明发展的批判性思考,更是发人深省。
`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源自我国古代先民对宇宙自然要素的朴素认识,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等领域。《五行大义》为隋代萧吉所撰,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最为权威的专著,也是研究中国五行思想发展历程的书,被英国汉学家和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评价为“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的书籍”。《五行大义》对我国先秦至隋代五行学说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讲解,包括五行与河洛、五行与纳音、五行与干支等各方面的知识,文章醇古难懂,本书作者对《五行大义》进行了严谨有据而又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读,有助于现代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兜锹花臂:世界200种观赏甲虫》一书,是作者数年间对甲虫的研究与摄影成果的集中体现,为读者开启了绚丽的甲虫世界之门。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他的交换理论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以区别于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其最主要著作。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他用对等性解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一些社会交换。不对等性交换产生社会的权力差异和社会分层现象。因而,他用交换理论解决了社会学中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这是他对社会学的最突出贡献。社会交换的概念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人类行为成为社会交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
本书给在线技术及其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提供了一份姗姗来迟的说明。全书游走在当代工薪人员的办公室和住所之间,以便深入了解当今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个人的、家庭的,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的紧张关系。格雷格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表明,新媒体技术鼓励和加剧了一种在工薪人员中早已存在的倾向,即把工作置于日常事务的中心,往往以牺牲其他来源的亲密感和满足感为代价。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新媒体技术的设备一直被标榜为带给我们随时随地办公的自由。然而,很少有人关注这种转变的后果,工作已经从办公室转移到咖啡馆、列车、客厅、餐厅和卧室。这种职业化的 在场感蔓延 导致了工作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员工的个人生活。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观察世界与体验生活的个体视角。 采用漫谈的形式,突出个人的体验色彩,根据作者走过的世界七大洲(包括南极和北极)以及中国34个省市区(包括港澳台)的经历和体会,通过人文地理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人类与环境的丰富多彩,捕捉人生的体验视角,接触世界的方方面面。既是对人文地理学知识的具体化,也是世界旅行的游记随笔。在比较世界各地差异、特别是东西方特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世界各地、宇宙万物的共性,这是一种 知行合一 加 天人合一 的观察与思考模式。 阅读这本书,在丰富人文地理学知识、了解修行者各地旅行体验的同时,可以沉浸于人类出现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文明成就,感受世界的演化过程。这种一边旅行观察一边阅读思考的行为,本身就是寻道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万年事。激发思考活力,
本书是一本融会贯通了“新老”时尚体系中消费者、产品、品牌、营销等要素,定位于“通识教育”的书作。“新老”体系是指“传统体系”与“数智化体系”,双体系的呈现是为了体现时尚行业正在经历的“新老交替”阶段。本书包含理论与实操技巧,也有企业案例与个人职场发展故事,适合所有与时尚相关的专业学生、创业者、职业人士、跨行转型者以及为时尚业提供服务的科技公司、展会公司等。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获得者,循《枪炮、 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的路径,告诉我们人类如何通过四个关键驱动力改变自身物种的命运,让人类这种弱小的物种取得了不可能的成功。 40亿年前,生命在地球上诞生,而到2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从一群简单的觅食者变成了支配地球的力量,能够同时制造艺术品和原子弹。是什么让人类摆脱了其他物种的命运,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这些独特之处如何改变了人类自己,又如何改变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加亚·文斯给我们的答案是四个关键驱动力:火、语言、美和时间。火把我们从能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突破了动物的局限。语言让我们比其他动物能传递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文字、故事、记忆创造了累积性的
本书是对国内学界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近期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汇编,分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总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各论、比较视野中的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的当代诠释四个专题,集中展示了21世纪以来中文学界关于马基雅维利研究的总体水平与整体面貌,为深入挖掘马基雅维利思想中的实践智慧和理论资源提供了基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