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江苏省等地方融媒体中心共同出品的2023-2024年度关于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本书从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运营、创新报道等四个方面,汇集了来自全国会员单位的典型创新发展案例。这些案例符合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原则要求,在媒体融合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手段方法、路径模式上有理突出创新,在加强内容建设、强化先进技术引领、创新运营管理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全媒体人才队伍等在红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创新进展和务实举措。
《中国广播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我国广播的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项目号:14CXW012)的研究成果,梳理了中国广播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现状,对互联网时代国内外广播业和传统媒体的转型实践与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前沿、有操作性的理论与经验,初步搭建起中国特色的广播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和行动路径。
《〈全国新闻〉:电视与受众研究》一书首次将戴维 莫利和夏洛特 布伦斯顿所著的两部经典文献《日常电视:全国新闻》与《全国新闻:受众研究》共同编纂成册出版。作为对英国广播公司(BBC)时政新闻电视杂志《全国新闻》节目的研究成果,上述两部研究报告分别在1978年和1980年正式出版,并且在研究中创新性地实现了 文本分析 和 受众研究 的有效结合。 在为此研究项目而写的一篇专题性引言中,莫利和布伦斯顿阐明了两部研究报告的产生因由,并回溯了《全国新闻》节目的研究历史轨迹。该项目具体研究方案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负责实施,莫利和布伦斯顿详细叙述了该研究计划的内外部过程,并对媒介研究和受众分析理论的发展流变进行了阐述。 在两部经典文献之后,本书收录了《日常电视:全国新闻》与《全国新闻:受众研究》的再版
是国内一本全面研究解读全球电视剧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合性研究专著。本书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由数十位传媒专家倾力打造,集时效性、权威性、国际化与可读性于一体,既有很强的实战参考价值,又有众多独到的观察见解和深度的思考分析,是一部全面了解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实务研究大全。对于我国从事电视剧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教学科研机构和人员,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乃至对电视剧行业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填补市场空白、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高品质读物。 全书由国内篇和海外篇两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别由年度市场监测、数据分析;年度TOP10排名、年度主要电视大奖获奖剧目;年度市场热点问题深度分析以及年度综述等四方面板块所构成。系统化、专业化、权威化、国际化地梳理、分析年度全球电视剧创作、生产及市
本书在梳理中国类型电影的类型发展史与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原创的独具特色的电影类型(如戏曲片、武侠片、反特片、贺岁片等)以及对好莱坞经典电影类型进行了本土化转换的类型(如歌舞片、灾难片、喜剧片、西部片、恐怖片、惊悚片、青春片等)进行了细致的类型分析,并兼与好莱坞类型模式进行比较,而后从学理上深入探讨了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意识形态策略以及本体特征,力图建构中国类型电影理论。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9)》秉承“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范式,将研究着眼于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科学与国家理念、科学与民族复兴等时代主题。本报告围绕以上核心思想与要素,以中国科学传播一年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效果三方面为研究和分析的重点,通过全面搜集2008年的新闻媒体报道、互联网公众论坛信息、政府公文及其他专题信息,从中抽取与科学传播相关的资料,进而对2008年由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家等主体所参与和主导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本报告同时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科学传播相关活动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了解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了解科学及科学家群体在公共话语镜像中的呈现情况;掌握科学发展观是怎样自中央贯彻落实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对中国普通老百姓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课题组,自2008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传媒发展指数”的概念,并创建了一整套用于评价测量的指标体系,每年权威发布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 《传媒指数蓝皮书系列: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2)》分为三个部分:1.主报告,包括中国传媒业整体状况的分析报告、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2012)总报告、中国传媒产业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31个省区分报告等。2专题报告,包括中国媒体品级指数排行榜(2011)、我国宏观经济关系对广告业的影响: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数据的回归分析、广告开发度:联系广告与宏观经济的纽带、解读“十一五”期间的中国报纸出版业等。3.媒介观察,包括跨界、整合与改制:社会视野下2011年中国传媒业发展关键词、10大传媒行业年度观察、微博产业年度观察、年度媒介人物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精选了10篇电视类型节目研究论文工作者,并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整合,内容主要涉及到电视剧、电视新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舞蹈节目、电视服务节目和电视广告节目等。并遵循着基本的类型节目、重要的现实问题、用独特的研究视角,典型的个案探析如电视剧播前评价的差异问题、中国类型电视剧模式问题、电视广告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等等。 从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的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意义来看,本书的研究也只可谓是个开始。电视实践日新月异,电视理论层出不穷,电视批判各具视角,因此,电视节目的分类也许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问题。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去做终极性的概念界定,而是密切关注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的现实,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同时尽可能体现较为新鲜独到的视角,力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2)》主要研究了2011年度中国科学传播的发展状况。本报告从科学文化的视角,从国家、传媒、公众三个层面出发,汇集各方力量,深入分析了中国科学文化的现状。为此,编者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专业的视角,对科学传播中的科学家形象、网络热点科学事件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判。编者们也邀请了科学传播相关单位的主管领导,对过去一年的科学传播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一年的工作予以展望,从而提供管理者视角下的中国科学传播状况。编者们也结合自身力量,对过去一年中国的科学传播状况进行了阐述。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社会语境中的“科学”;采用电话调查法,对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总结;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媒体呈现和媒体的科技宣传指数进行了探讨。同时,编者们还对近期的
《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八年。该书邀请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与预测。“传媒蓝皮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传媒的权威著作。 2010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白驹过隙,新世纪走过个十年,同时也迈开了走向下一个十年的脚步。在这个急骤变革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2010年的中国传媒业精彩纷呈。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行业表现抢眼;三网融合进入
《人民时评(2008年卷)(全2册)》集结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的文章,包括“什么样的成就感令人仰望”、“典型重树更重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知识照亮人生”等。
近年来,全国广电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力加强媒体融合和基层广播电视传播能力建设;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打造一批精品力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为发挥这些典型、经验的示范、引导作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调研,精选案例向业界推介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广播电视改革与创新(2018)》精选节目创新创优、媒体融合、基层广电建设等三方面案例,供各地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在深化改革发展中借鉴参考。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主编,整合了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研究视角,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为立足点,以提升中国社会各界的媒介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终价值指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中国社会舆情、分类舆情、企业舆情、个人舆情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预测了2011年社会舆情走势。
历史进入21世纪,电视的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说20世纪是电视的时代,那么,当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电视这个传媒界的“老大”,在网络这个新兴的“第四媒体"的冲击下,已经悲惨地变成了“传统媒体”,开始与早已过时的印刷媒体、广播媒体为伍了。 本书试图通过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多个领域探寻中国电视文化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存语境、生存现实……也通过现实分析,将中国电视文化置放于影响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的关键条件—物质的、意思形态的,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种种发展因素所勾织的网络中,前瞻其未来发展的走向、脉搏及其种种的可能性。
李文革编著的《中国未成年人新媒体运用报告(2012版2011-2012)》是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牵头,在“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相关承办单位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年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共青团相关机构、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未成年人与互联网运用的研究成果。《中国未成年人新媒体运用报告(2012版2011-2012)》分为总报告、调查篇、专题篇、个案篇及附录,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广泛性数据和地区典型数据为依据,从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现状、问题出发,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家庭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态度和影响、未成年人手机运用和手机上网、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状况、未成年人专属网站现状、基础教育网校的发展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为立足点,以提升中国社会各界的媒介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为终价值指向,整合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安全等多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分类舆情、企业舆情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简单预测了2013年社会舆情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