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多维度分析方法,探讨了英语语域变异与语境因素的关系。语域变异研究,即对不同语域的对比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以往的语域变异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语域在某一个维度上的差异。由语料库语言学家Douglas Biber创立的多维度语域变异分析模式(简称MD模式)利用语料库技术,对语域变异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描写。MD研究的特点是强调描写的多维性。 本书主要内容有MD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论述了MD分析模式与功能语言学模式的共通之出、描述了多维度语域变异分析的结果并对语域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揭示了语域变异与语境因素的多维关系。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是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8册),以其中的2-4册为中心,以其电子版为基础,利用电脑切图软件切出所有文字拓片,以《说文》部首及字头排列为序,辑成《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编》(2-4)。以此为基础,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字形和字体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章为绪论,分为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行文体例等四部分。第二章分析了八大基本笔画的聚合和组合,还从纵的角度与隶书笔画做了简要对比,重点总结了此时期楷书笔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章探讨对象是构件,主要列举说明笔画与构件、构件的组合、构件的渊源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构件的换用、混用、同用、同化、分化等现象。第四章研讨对象是文字,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文字的递承关系,区域性
《运作中的构式》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认知语言学家Adele E. Goldberg教授继1995年出版构式语法的奠基之作《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后为语言学界奉献的一本著作。本书是构式语法理论走向成熟的一本标志性著作,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知识的本质,语言学习者如何学得语言知识,语言使用与其他普遍认知过程(比如范畴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解释语言内的概括和跨语言的概括等问题。 对于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师生以及其他关注语言及其习得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部非常值得认真研读的重要著作。
《西方语言学前沿书系·认知语言学丛书·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交际》是在语言学意义上对交互主观性研究的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专著。作者通过否定、互补以及话语关联的详实调查,清晰地表明了交互主观性、话语管理以及议论导向非常重要,甚至是在语法的核心领域也是这样。在语言意义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中,《西方语言学前沿书系·认知语言学丛书·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交际》颇受欢迎,很多语言学研究者因而受益。
本书多方追溯汉字演化的轨迹,并与腓尼基字母、苏美尔线形文等古文字作比较,从全新角度探索汉字起源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历来的“书同文”政策使语、文分离,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而且汉字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形声的高度美,造成汉字这一枝大树卓然兀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字、文学、书法艺术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的特色。作者还揭示了汉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线形符号反映了古代闪族人使用字母并尝试采择陶上符号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雏型字母之特殊观象,从而提出了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学假说”。作者更指出不使用字母是中国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选择。本书不向香港、澳门及国外地区发行。 作为“业精六学,水备九能”的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大师,饶宗颐先生被论者称为“无愧于当今汉学界导引先路的学者”之荣冕。因其博古
《你好!意大利语》,学生进入意大利人的生活和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用意大利语进行交流的技能。此书的编排极为科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书中语法解释清楚明了,词汇表中的词汇是根据真实语境收录的,因此非常实用。书中配有彩色插图、仿真对话和精彩的练习,使意大利语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作为美国货币政策主管机关、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的美联储, 究竟是不是私人机构,股东是谁,利润如何分配? 谁负责制定美联储的政策? 它是否真像传说中那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 它又如何在金融危机时力挽狂澜,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量化宽松政策真的是美联储在滥发货币转嫁危机吗? 美国经济复苏后,美联储如何从现行政策中全身而退,又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本书不仅对美联储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作了客观明确的描述,而且对读者特别关心的有关美联储的各个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澄清若干对美联储的常见误解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美联储在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及其行事逻辑,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市场的预见能力!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强调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的基础。语法是一个有条理的体系,它是一项技能,强调发展学生运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而非单纯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存储。语法技能是除了听、说、读、写以外,教师们应当注重的第五种技能。
吴承学编写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了较完整和系统的梳理,是对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回归性研究,在西方文体学研究的影响之下,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立场,根据相关史料和文本系统考察了中国文体学的历史发展和特征,是一部结构合理、论证严谨、征引翔实的学术著作。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共24章,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学考察、文体功能、人品与文品、地域对文体的影响、文体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各时期学者对文体学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各项基本问题,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凸显了文体学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体学研究的作品。
《藏语言文字研究史》以一千多年来的藏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历代藏族学者关于语言学及语音学的普遍性解释为线索,以书面规范语言为主要指向的传统文法学理论为主,较为全面地梳理和探讨了藏传语言学的历时研究。作者认为,从语言学科的研究轨迹看,藏传语言学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有适合自己语言实用规则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理论以本土学者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线,继承和发展了对古印度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据此,作者完玛冷智、多杰东智、周毛草把藏族语言文字研究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可以说,《藏语言文字研究史》是有关藏语言文字研究史的综合论著,填补了藏语言文字研究史的学术空白。
如果说,整部西方文明史是用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写成的,那么,中国文明的整部历史就是用二十二个“干支密码”写成的。因为,陆星原编著的《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将证明,除了殷墟甲骨文的主题是用王亥、大乙、武丁、妣辛等无数殷商先祖先妣的干支名字组成的,中国古史中的其他关键词汇原来也都是用干支术语组成的。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以战国《楚帛书》和《尔雅·释天》记载的“隐性干支”术语为基本依据,初步考释出了一批以“隐性干支”命名的中国商代暨先商时代之神名、人名、地名和国族名,并指出所有这些干支术语和汉字创意的总源头,都来自四千八百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中国天文学知识和占星历法制度。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
《新华汉语词典(大字本修订版)》共收条目60000余条,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基本反映现代汉语词汇面貌。 除收录现代汉语常用语汇外,还收录常见的方言词,文言词,百科词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新用法等。 在字形、词形、注音等方面,均严格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 体例科学严谨,释义准确简明,例证丰富精当。 配有精美插图800多幅,为准确理解字词意义提供帮助。 提供附录7种,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
《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设计》论述乡村振兴设计缘起、地域文化探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立足社区的本地设计、开放互联的协同创新等内容,并对乡村振兴设计模式进行了总结。
《现代汉语动词的指称化研究》是一本关于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的语言学专著。本书研究的结论反映出汉语动词指称化的不同质与层级性;汉语史上单音词时期和双音词时期词类范畴的质变,以及汉语单双音节词的心理认知差异;指出了动词指称化的类型学视野,不同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当然汉语有其自身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