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培养译者通过宏观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翻译中的理 解、表达和变通问题的能力。本书的练习材料选自12份联合国文件,由青年译者翻译后,笔者按照联 合国的标准精心修改,并详加解释。译文修改过程显示,即使译者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只要学会思 考、学会查证,仍然可以接近甚至达到专业的翻译水平。本书传授的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体 裁文件的翻译。 本书供打算从事或已经从事联合国文件翻译的读者学习参考,也可用作翻译专业的教材。
迅速提升写字技能,轻松写好字! 台湾网上书城艺术类年度畅销排行榜冠军! 写不好字,令许多人都感到困扰,明明照字帖练了很久,但一用到日常写字里,又□得跟以前一样了。其实,这是没有学好正确的写字方法,方法不对,练多少也没有作用。本书从写字基本的坐姿讲起,对握笔的方法,施力的技巧,都用图解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与普通的字帖不同,这是一本真正 教写字 的书,让您能快速学到正确的写字技巧,轻松写出好字。 编辑推荐: ★迅速提升写字技能 总是写不好字?其实不是练的不够,而是练的方法不对。写字也是一种运动,掌握好握笔与施力的技巧,才能写出一手工整的好字。 ★轻松流畅的实用写字技巧 照着字帖慢慢写,字虽然好看了,但平时写字时速度却跟不上,可见写字不仅要好看还需要实用。做到写字不费力、手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收录了保罗 利科的三篇探讨翻译相关问题的文章,作为当代阐释学的代表性学者,利科对于翻译的关注来自一种探索主体间理解可能性的本能。 阐释学建立在对言语的不理解之上。 而翻译的任务正是疏通其间种种障碍,使理解成为可能。因此对于利科而言,翻译不限于语间交际行为,也发生于语内甚至是语言于其他符号系统之间。第二部分收录了瓦尔特 本雅明名作《译者的任务》的新译本,并有译者长文导读。此译本以德语原文为准绳,同时参考该文法、英两种语言译本四种,力争在多语言的相互关照中逐渐贴近本雅明所言 重现纯语言 的翻译理想。
全书分三编,共十二章,系统阐述了非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与职业发展、翻译理念及工具、以及译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本书旨在传播正确的翻译理念,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如下: 宏观把握,指导性强:从当今职业翻译实践的角度出发,倡导以翻译复查清单为途径实现准确通顺的翻译,并对翻译的职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理念新颖,视角独特:提倡以英文写作原则指导汉英翻译,借助电子工具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速度,利用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强调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以宏观的视角解决微观的翻译问题; 注重细节,指导实践:强调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的始终,以撰写译者注的方式培养专业翻译精神,关注翻译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指导译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译境》囊括王佐良先生专论翻译的中英文章近二十篇,并附三篇访谈。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他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所翻译的《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被誉为范本,*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培根《谈读书》的译文,被学界誉为 好似一座令后来者难以翻越的高高的山峰 。《译境》囊括王公多年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结晶,文笔优美,见解独到,足见大家风范。本书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其简劲高旷的文化散文风格,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具有吸引力和阅读价值。
学界需要翻译,却将其边缘化,《翻译之耻》探索了翻译与学术界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专业译者,劳伦斯 韦努蒂提出,时下流行的作者观念在文学研究领域贬低了翻译,同时也强化了版权法中对 著作权 的不当定义。此外,针对各类学术机构对翻译的忽视,出版商对译者的不公正待遇,本书均给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从早期基督教的《圣经》翻译,到日本现当代小说的翻译,韦努蒂的研究均有涉猎。他揭示了译本在构建翻译伦理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翻译伦理促使译作以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一更广阔的视角被写作、阅读和评价。
本书在原《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融入了*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增补了一些内容。全书共分八章,从翻译总体论、翻译的本体研究、翻译的载体研究、翻译的客体研究、翻译的环境研究、翻译的主体研究、翻译的控制研究和翻译的效果研究等方面对翻译学进行了论述。
就范围而言,《翻译史另写》中的 翻译史 主要指中国翻译史,而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翻译史;就内容而言, 翻译史 既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历史,也包括翻译思想(史)和翻译家。 在《翻译史另写》中时可见到不一样的观点: 爱国 并非朱生豪坚持译莎的首要甚或主要动力;中国传统译论可以用 旨 一言以蔽之; 新译 并非生来就是专名,也并不独指玄奘的译籍;傅雷 神似 译论中的 神 当可解为 精 、 气 、 神 ;钱钟书的 化境 不仅是文学翻译的 理想 ,也可兼作 标准 。这或许便是 另写 之本意。与此同时, 另写 还多少有点 另类 的意思,这从相关篇名中即可感知而出;《饶舌 舌人 》、《 唐僧 是谁》、《万译不离其 旨 》、《误引作者、误告作者》、《他们仨:翻译连着你我他》、《 如影随形 并 左右人间 》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该书以语料为辅助、以解构为策略,对文学翻译批评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究。首先厘清了解构主义视角下翻译的概念、过程,阐述了解构主义视角下文学翻译批评的任务及诉诸语料库的必要性。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延异和播撒,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寄主与寄生者之间的重复度和寄生性。该书是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描述性实证研究。
《法汉汉法翻译训练与解析》丰富的语料库,便于您学习和查阅:涉及国情、人口、家庭、政权、议会、法制、国防、军事、文化、文学、艺术、戏曲、舞蹈、杂技、音乐、影视、广播、出版、教育、旅游、社会、就业、消费、社保、动物、植物、经济、商务、贸易、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讯、金融、外资、体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城建、外教、外事、外援、改革开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中法关系、中非关系、事实等方面。附有法汉双语例文。 《法汉汉法翻译训练与解析》中到位的点评,便于您不断总结翻译技巧:结合例句,对比不同的译文,在鉴别中提高水平。实用的信息,便于您提升翻译的实践水平和应考能力:涵盖翻译训练的标准和要求,融会翻译资格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本书是关于翻译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集,开创性地从宏微观角度对翻译与教学的交互发展轨迹及总体特征进行学理性的探究。
本书主要研究意大利裔美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书中详细解读了韦努蒂自始至终所坚持的理论主张,分析了其思想的理论范式与伦理诉求,同时对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借鉴和传播进行了“反思”,即深入思考其差异性伦理的局限性和本身的“矛盾情绪”。 本书适合从事外语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士阅读。
《汉日语言比较史》特点: (1)以公开出版、发表的现有成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根据,以对现有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为基础。 (2)根据现有成果分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其他等几大部分。 (3)由于中日两国的汉日语言比较研究的起始、发展、特点等不尽相同,所以《汉日语言比较史》稿分为“中国汉日语言比较史”和“日本汉日语言比较史”两大部分。 (4)国内、国外等的界定以该地区的相关活动,即以在中国或日本发生的汉日语言比较研究为依据,与相关人的所属国无涉。
刘士聪、谷启楠编译的《中国古代经典名句英译》是一个名言警句集锦,多选自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著作,以及哲人和文人关于政治、人生、治学等方面的言论。本书为学习古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化而设计,读者对象主要是在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和国外孔子学院的学生,以及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他们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并有继续进修汉语的愿望。本书也供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并有意提高汉英翻译水平的中国学生使用,学习翻译的人,特别是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涉猎一些古汉语的翻译很有必要。
作品对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与接受做了一番梳理和考察,在梳理和考察中,呈现出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东方之行的主要脉络,让我们看到了这部西方巨著是怎样鼓舞和伴随中国知识分子去追求光明,怎样随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而受难,怎样随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解放而解放;通过梳理、回溯和考察,在以学术的方式而非以感性的方式确认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翻译文学经典后,运用个案研究与分析,试从傅雷的翻译思想观和文艺美学观,探讨翻译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从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公认的翻译文学经典出发,对翻译文学的本体研究加以思考,对翻译文学的特有品格做出界定;四以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作为甸翻译文学史上一一座不朽的丰碑,试对当前翻译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翻译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