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上海当代青年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社会调查,分析了青年群体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的价值观取向、面临的困惑、有效载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等。同时,还具体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这一隐形课堂的作用、德育模式创新的探索、崛起中的新生社会力量“两新组织”等。?
自2005年5月18日起,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岛划入崇明县。崇明县从此由崇明、长兴、横沙等三岛组成。这次所作《崇明方言研究》,我的视角就从原来只看岛内换成也看岛外,不只看划到崇明县的长兴、横沙两岛,还看不属于崇明但口音基本一致的属江苏省的海门、启东、常阴沙三处方言。这是一种方言,可以统称为崇明话,只是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口音而已。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至今,历经整整半个世纪,期间受普通话和上海话的影响,从声韵调系统看,韵母r(“二而儿耳”等字)也在人们口中出现了。而且,随着本人对母语接触的有所深入,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有意义的音节也需要加以补充。所以,《崇明方言研究》,就从声韵调系统看,有了增加和补充。至于词语考释、语法现象,则过去的《崇明方言词典》也多未涉及。
南澳岛上只有不到8万的人口,却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方言土语:县城后宅话是一种接近于粤东闽语汕头话的土语;云澳话却是一种接近于福建漳州、厦门话的土语;而县城深澳话,语音近于后宅话,而词汇去接近于云澳话。在岛上的贵丁街上,有街东讲广东闽方言、而街西讲福建闽方言的现状。这种汉语方言颁的特殊现象是南澳岛特殊的历史地位造成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李如龙先生带领其博士生们进行了一次粤西客家方言调查,其中包括雷州半岛北部廉江市的石角与青平两个点,让世人看到了雷州半岛客家方言的冰山一角。如今近二十年过去了,雷州半岛客家方言的全貌未见有更全面的报道。本书作者在对雷州半岛从北到南分布的客家话进行拉网式普查的基础上,选取八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了近三年的深入调查,揭示了本地客家话语音的一般特点及其在闽语、粤语影响下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为广东客家方言语音的对比及综合研究提供了较翔实的一手材料,也为解决本地客家方言的归属问题提供了依据。此外,作者对雷州半岛客家人口的统计及分布地图的绘制,刷新了人们的认识,弥补了以往调查的缺憾。
木玉璋和孙宏开编写的《傈僳语方言研究》主要介绍了傈僳族概况,各地傈僳语音位系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傈僳话的语音、语法、声韵调配合表,3000字左右的词汇和155条词、短语和句子对照,6个话语故事和4种傈僳文字。
本书讨论客家方言的语音问题。全书共分八章,两个附录。二三章以近年来出版的几部有关客家方言的调查报告为基本语料,对客家方言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一些重要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还讨论了客家方言与古江东方言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讨论“奶、嘴、择”等字在客家方言中的特殊读音,或考证其来历,或探讨其演变过程。第五章讨论客、赣方言的关系。第六七八章是江西南部宁都客家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料的调查报告。附录一“《于都方言词典》引论”对江西南部于都客家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附录二“20世纪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要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区分语音的历史层次。同时也注意语音构造对语音演变的影响,注意客家方言内部之间的比较,客家方
本书主要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力求以简明通俗的文字,系统地介绍南昌方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色,较全面地论述了南昌方言鲜明的地域特色、悠久的发展历史、重要的历史地位、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共分五章:章主要介绍南昌方言的基本特色、南昌方言内部的差异、南昌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第二章主要论述南昌方言的形成过程、南昌方言的历史层次;第三章主要论述南昌方言与古代汉语的历史传承关系、南昌方言在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地位;第四章主要论述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南昌民俗、南昌戏曲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主要介绍南昌方言的现代化进程、新老南昌话的差异以及对南昌方言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本书将《新方言》和以《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为主的各种方言文献对比,统计并分类考察了《新方言》中未被《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的词语的或词语的义项,被《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但《新方言》作为孤证的词语,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音义皆同但不以《新方言》为证的词语,考察了《新方言》中今方言词语的同词异字,并订正了《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一些立目、释义、书证方面的讹误,举例说明《新方言》考本字、同词异字研究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方言文献用字的参考作用,因此,本书在《新方言》的进一步研究和《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修订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