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汇研究》是一部对《名公书判清明集》内的普通词语和固定短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词汇专著。《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判牍汇编,辑录南宋时期一些判词。本书从音节、数量、义项和使用频率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描写了《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和惯用语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针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词汇特色,《 词汇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同义词和数字人名问题。根据构成同义词组词语的音节、数量和义项等,对同义词进行了整体描写,共分析得到同义词900组。《 词汇研究》共分析了560例数字人名,研究了其性质特点及使用,并探讨了数字人名中的数字与汉字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本书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收词、立项、释义、举证等方面存在的2573处问题。此外,《 词汇研究》还分析了《名公书判清
《汉语新虚词》(作者李宗江、王慧兰)研究包含了语篇关联语概述、副词概述、介词概述、情态词概述、唯补词概述、语气词概述、助词概述、语篇关联语词典、副词词典、介词词典、情态词词典、唯补词词典、语气词词典、助词词典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遮放载瓦语参考语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编著者朱艳华、勒排早扎。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形态类型以分析性为主,但又兼有屈折性特点;语序类型为SOV型,一些重要的参项与其SOV语言类型相和谐。《遮放载瓦语参考语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的载瓦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语法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与分析。在研究中,重视运用田野调查法、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八章。重点是词法和句法的分析、研究。在动词的“体”、“态”,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处在动词的关系,助动词的语法化,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分,助词的分类及功能,连词的形成机制,宾动同形短语的特点及发展层次,差比句、类被
《词汇研究》是一部对《名公书判清明集》内的普通词语和固定短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词汇专著。《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判牍汇编,辑录南宋时期一些判词。本书从音节、数量、义项和使用频率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描写了《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和惯用语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针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词汇特色,《词汇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同义词和数字人名问题。根据构成同义词组词语的音节、数量和义项等,对同义词进行了整体描写,共分析得到同义词900组。《词汇研究》共分析了560例数字人名,研究了其性质特点及使用,并探讨了数字人名中的数字与汉字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本书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收词、立项、释义、举证等方面存在的2573处问题。此外,《词汇研究》还分析了《名公书判清明集
《张博词汇学论文集》从汉语词汇理论研究、汉语词汇应用研究两方面对张博词汇学进行论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汉语义衍类转同族词系列的性质、类型及特点;汉语实词相应虚化的语义条件;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等。
《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对汉语副词的分析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从原形理论的角度考察典型副词与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明、动、形三种词类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以系统的观点分析汉语副词与意义相关的他类词在某一范畴意义表达上的功能差别,并从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角度考察某些副词古今功能的差异以及同类副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功能的异同与变迁。语法分析习惯于一种理想化的词类分析模式,认为此类是词的语法功能,更确切地讲,是句法功能的分类,词与词之间具有的组合层次和结构关系,因而可以按照一个词的语法分布总和对语言中所有的词进行词类划分。本书探讨的一些问题如语气副词的词类地位、语用功能成分标记词如“是”、“连”等的词类归属等,都与这一有关系统理论上的认识有关。
本书以湘西苗语矮寨土语(以下简称“矮寨苗语”)为研究对象,以参考语法为理论指导,借助自己对母语的语感和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10余万字的语料,对矮寨苗语语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全书共分为九章。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语和苗语系属”以及“矮寨镇的苗族及其语言生活”。第二章“苗语语法研究之概况”,对苗语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第三章描写矮寨苗语的音系。第四章至第九章描写分析了矮寨苗语的词法、句法以及句类。本书既力求做到不遗漏重要的语法事实,对语法事实进行全面描写,又能够针对有特点的语法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在语法描写的性和微观性上比前人有所提高。
一、本书集多功能于一体,既有字典功能,又有词典功能;既有成语功能,又有辞典功能,又有谚语词典功能;既有歇后语词典功能,又有多言辞典功能。功能齐全,实用方便,是从事文字写作者案头的工具书。二、既名“词库”,本书所收录的字头,多为组词功能较强的,至于那些组词功能极差的,概不收录,以突出“词库”特色。字头的释义,以词目中涉及到的意思设立,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理解词义之需要;而词中没有使用到的字义,则略而不列,以求简单明了。三、本书收录的词条,以文科为主,理科条目一般不予收录。四、“词语”收录的条目,多是见诸清末民初以来报章杂志的词语,之前因用之甚少,或几乎不用,则不予收录,以突出它的实用性与时代性。“名言”收录的条目则止于清代。“成语”内涵积淀深厚,言简意赅,一以当十,无论古今,
本书为学林出版社学林语言学文库“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书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为题,旨在探求汉语句法的语义结构之所以形成的认知基础。该书重点选择汉语"把"字句、"连"字句、重动句、句法重叠和介词衍生这五个重要的句法现象,围绕句法的认知结构展开研究。该书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探讨"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语言心理现实性问题。这对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和汉语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和语法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一论题也会引起广大汉语语法学者、汉语语法的研究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的阅读兴趣。
《汉语功能句法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汉语进行句法描写,共由十一章组成,分别对小句、词组、字符串的成分和功能做了详细描述。总体说来,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一、结构清晰,循序渐进,有助于学习者逐步掌握功能句法分析的要领;二、例证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三、练习同步,由易到难,可以让学习者现学现用,稳步提高句法分析水平。
现代汉语有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语素是的一级语言单位,是的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有的语素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如“天、地、人、跑、红、我”,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级合成词,如“蓝天、大地、工人、短跑、红旗”;有的语素不能单独构成一个词,但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词是汉语中的能独立活动的语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