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初版于1997年,因其简明实用,十几年来广受欢迎和好评。本次修订,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作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适当调整,以使教材更加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 本教材旨在让学习者获得必要、基础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和纠正表达中不合语法规范之处。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本书不仅简明易教,而且实用易学;用例多而精当,练习多且安排合理,确实是简明实用的现代汉语语法教材。
内容方面,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语言生活中的语法现象,主要涉及三类: 第一,不合规范的现象。对此类现象,相关文章以语法规范的重新梳理与普及为主; 第二,看似不合规范的现象。对此类现象,读者疑问中多存在困惑甚至误解。相关文章将阐明这些现象实际上并不违反语法规范,并对语法规范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解说; 第三,反映语法新规范的现象,一般是新出现的语言表达。此类现象反映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需求的增加有关,更离不开汉语本身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相关文章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背后的原因,既涉及语言内部因素,也涉及语言外部因素。 上述三类现象都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涉及生活中的标语、告示、文件等,也涉及网络语言。此外,也有少量篇目涉及对语言学大家名篇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形式方面,本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世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菜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考伊所著的《语义学》是一部介绍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著作,分6章对语言的定义进行描述和探讨。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斯沃所著的《语法学》为其中一册。
系统性。本教程系统地讲解了汉语语法的词法与句法,全书分4章讲词法,6章讲句法,3章讲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全书以核心(head)为纲,在绪论中指明核心决定着结构体的类别和与之共现的成分,其他各章围绕着核心的作用展开。比如说章以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为例展示核心决定复合词的类别;第二章以把字句、状态补语为例展示功能核心的选择作用,并讲解了“功能范畴假设”和限制嫁接方向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随后各章就根据这两条假设讲解动词短语、句子、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并列短语、语法与语义、语法与语音,并以此反哺构词法。 学术性。本教程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他们有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所以针对这些学生的教材宜强调学术性。比如说两个语言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显示部分信息
本书分为“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两个部分。其中,“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分为多音误读、声旁误读、形近误读三个板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分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字误用三个板块。各部分按照成语首字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按照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排列。 本书共计收录易错成语1000余条,由于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可能也是容易用错的字,所以前后两个部分会有少量重复的成语词头出现,但是侧重点或者辨析的字词会有所不同。
这本集子汇集了作者多年编纂字典的经验和教训,其间酸甜苦辣,不是参加过辞书编纂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作者愿把这本书奉献给读者,让广大的读者看到当时作者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的。也可以看到当字典编成,得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本关于辞书学文章的文集。我国的辞书编纂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前代学者在辞书编纂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本论文集的部分选录有关《汉语大字典》编纂问题的文章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文集第二部分是有关辞书史;第三部分是两篇有关音韵学的,是读书笔记,也是为字典审音收集材料写的;第四部分三篇文章它们是作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当时几个语文刊物《中国语文》、《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上面发表的文章。
时枝诚记是日本二十世纪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对日本语言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书主要探讨了时枝诚记语法理论的理论根源、哲学基础,以及重要影响等。指出时枝诚记提出的语言过程说的独到之处,并进行了批判性的说明。作者许宗华是我国日语学界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本书是在他的博士后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开创性专著。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和商务印书馆主持召开的“汉语词汇学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研讨会”于2004年4月18日至2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如同前四届会议每届都有新的气象一样,本届会议又有了新的变化——会议力倡如下宗旨: 融汇中外,沟通古今,强化理论建设,关注语言生活。 主要议题有: ①着眼于继承、借鉴与创新以及多学科结合的汉语词汇学理论研究。 ②面向中文信息处理和语用的汉语词汇研究。 ③海外华人语言生活与《全球华语词典》编纂问题研究。 这种变化无疑昭示一种新的学术观念和研究取向,表明了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新发展。 会议代表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正式代表107人,列席代表47人。中外学者,古汉语研究者和现代汉语研究者,理论研究者和应用研究者,打破楚河汉界,汇聚一堂,相互切磋
在学习完大约120个小时的基础汉语之后,我们就将进入初级汉语后期阶段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尝试着把零散的句子连成复句或句群,从而进行成段表达。这是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重要的部分,学好关联词语,对于这一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 《汉语常用关联词语学习手册(汉英对照)》根据这个阶段的学习特征和需要,将汉语常用关联词语汇集起来,以便于学生集中学习。 《汉语常用关联词语学习手册(汉英对照)》的主要特点是: (1)系统讲解和练习复句关系,并练习成段表达; (2)语言讲解和实际练习紧密结合,是工具书,也是练习册; (3)例句选用*实用的口语句子,词语尽量控制在甲级词和乙级词的范围内。
本手册以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所列虚词为主要收词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手册总条目为536条,包括副词328条,连词106条,介词56条,助词26条,叹词20条。词条除标注词性外,还标明本词条在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类别,以方便学习者。本手册具有如下特点:,对象明确;第二,释义重在告诉学习者虚词的用法,而不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第三,例证丰富,实用,规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部分条目的释义中附有“注意”和“辨析”;第五,词条的释义,用法的说明,以及“注意”和“辨析”部分有英文翻译;第六,备有多种索引,便于使用者查阅。
勿庸讳言,语法繁复琐细,缺少影视的感官刺激、小说的起伏诱人、散文的信马由缰、诗歌的澎湃激情。不能设想,一本语法学著作,会拥有数量可观的受众。但是,这未能改变本人的初衷,一如既往地,将之渗进了这本难免浅陋的书。 一是着意导学。力求知识灌输与方法传授穿插,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结合,兴趣培养与理性训练关存,以引导读者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循序渐进,撩开语法学“神秘”的面纱。 二是凸现批评性。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语言现象,以批判的态度看待已有的语法学定论,使批判贯穿评述的全程,并无“唯我独醒”的妄自尊大,只在乎潜移默化,增强求知者批判素质,在学习当中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众,多一份珍贵的“自我感觉”。 三是锐意创新。选例,不忘材料的辐射面、感染力,包括知识性、形象性、哲理
蒙太古语法是用形式化方法研究自然语言指号学的理论,是现代逻辑发展到新阶段的重大成果。蒙太古首先用范畴语法,借助17条语形规则设定一个自然语言英语片语FE;同时采用类型层次的,高阶量化的,带有λ抽象、时态、模态、内涵算子的方法建立人工的形式语言内涵逻辑系统IL,再借助从FE到IL的翻译映射,建立FE的间接的语义解释。本书在概括蒙太古语法的涵义、架构的基础上,论述了蒙太古语法在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