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逻辑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命题”和“论证”出发,论述了符号逻辑学的两套推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使用的两种规范语言,以及相应的推导规则。命题逻辑系统具有可判定性,真值表方法和真值树方法都能够为命题,命题集和论证的所有可能赋值提供完整的且图表化的表征表;命题逻辑语言并不能完全充分表达所有有效论证和语义关系,谓词逻辑语言则弥补了其缺陷。谓词逻辑系统具有不可判定性,真值树方法只可为谓词逻辑提供部分决策过程。命题逻辑的整套推导规则都可引入谓词逻辑的推导中。
本书首先介绍配价语法的理论背景和学术渊源,明确配价语法跟依存语法、格语法和生成语法中的论元结构理论的关系;还从化学类比、戏剧隐喻和谓词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说明 (配)价 的定义和性质,揭示配价研究对于语言的结构描写和语义刻画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历史进程,重点评述其中的理论分歧,比如:(i)配价这种范畴的性质和基础;(ii)确定价数的标准和测试办法,等等。然后,针对汉语动词(包括形容词)在实际话语中复杂的配价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的汉语配价语法的描写模型;尝试把单一的价的概念分化为由联、项、位、元构成的配价层级,用以全面地反映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对名词性成分的各种支配能力及其各种句法组配方式。然后,在这种配价层级的控制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约1800多个动词(包括200个形容词
本书是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 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方一新编著的《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分成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相关问题的专门论述,包括汉语史分期、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意义、材料、方法,社会生活与词汇发展等;下编则为关于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简史,包括古代、现代和海外,有关概论类、考释类两大类著述的介绍、评述以及问题和展望等。
《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是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编写的一套实用型语法教材,适合已经学完汉语基本语法并掌握了两千个左右汉语常用词语的中级学生使用。本教材第二版分为上、下两册,各十四课,每课均设有知识讲解、语词分析、病句分析和应用练习四项内容。 《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上册,以汉语中常见的语法形式,尤其是常用的句型句式为基础,从词语入手,系统而深入地介绍十分实用的语法项目,特别是某些在基础课堂教学中未能涉及而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又具有特殊意义的语法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复习和巩固的同时,加深对汉语语法的印象,提高他们汉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下册,是把汉语中常用并与汉语语法密切相关的词语及一些比较特殊的固定搭配格式作为主要内容,采用对比分
作为*部在汉语语料基础上讨论语法化理论问题的专著,本书试图在语法化普遍规律和汉语事实之间找到一个交汇点,即不仅以语法化理论方法来观照汉语历时形态句法变化,更重要地是以汉语历时形态句法变化的现象来证实或证伪既有理论,从而达到修正、补缺和创新的目的。全书共十二章,所涉及的主要课题包括 ?语法化环境 ?语法化链 ?语法化窄化观和扩展观 ?频率和语法化的关系 ?图式性构式的历时演变 对以上课题的讨论都以扎实的汉语语料分析为基础。此外,本书还分析了语法化理论的跨语言性和跨范畴性,并探讨了语法化过程重构的理据和方法。
王寅教授在《构式语法研究(上下)》中不是单纯地简单介绍国外学者的理论,而是能鞭辟入里地评述其中的利弊,有理有节地阐发自己的观点,积极慎重地提出许多补救方案,这在上下卷中到处可见。他在国内早提出“语言体验观”,并发表系列论文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又基于此提出“体验性普遍观”(第3章第2节)、“体验性概念化”(第5章第2节),这为语言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基于这一观点本书又详细论述了构式的体验性(第9章第1节),这当算作者对认知语言学的一大贡献。
韩礼德文集10卷中,都是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译著全面向国内汉语界介绍韩礼德博士的研究成果,同时向国内其他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师生和研究者提供国际前沿成果的研究资料,因为有兴趣、而且能够顺利阅读英语文献的读者在国内毕竟是少数。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五年规划项目之一。韩礼德文集几乎含盖了韩礼德的所有论著。第四卷:婴幼儿的语言。涉及婴幼儿和原始母语、从儿童语向成人语言的过渡、以及早期语言和学习三个部分。
????古代名物制度词语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本书以中学生为对象,选择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古代名物制度词语,诸如自然界的天文、地理、花卉、草木、虫鱼、鸟兽,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器物服饰、人文经济、社会制度等,进行解释、溯源,并加广引书证,进行辨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有帮助。
《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和评定并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西方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 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对语言学研究、教学以及词典编纂、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改动和补入的有850多处,添加了一些前沿信息,充实了不少理论内容,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等等。
《燕齐壮语参考语法》采用参考语法的理论框架体系,结合功能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语言主要语法结构作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燕齐壮语参考语法》运用经验和归纳法以及人类语言学和民俗语言学的方法,从类型学和功能的视角对燕齐壮语的音系、形态、句法和话语的结构与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为读者提供详尽厚实的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壮语方言语法的研究。《燕齐壮语参考语法》在概括介绍燕齐壮语音系和词类基础上,着重研究壮语构词法,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等有关结构及其成分,以及壮语的基本句子类型和各种复杂结构。研究重点主要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及其相关成分和句法结构、话语篇章结构。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句法理论日趋抽象,句法派生日趋繁杂,本书作者追溯现今句法理论的历史,指出当下主流句法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本书从语言的生物观出发提出一个新的句法理论——更简句法。更简句法认为音系、句法和语义都有生成性,这三部分形成一种平行架构,通过接口来连接这三个平行的组成部分,句法的作用就在于协调线性音系与语义之间的关联。 这部开创性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语言结构的崭新的视角,迈出了语言学发展的重要一步,并且对从心理学、生物学、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角度研究语言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主要针对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同义或近义词语,也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作者在长期的汉语教学中选取了约五百多个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混淆的词语,结合中英文在词语表达及用法上的不同,以英汉双语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加以辨析,注重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分析阐释,必要时还伴以文化上的说明,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同义或近义词语汉语与英语的不同用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使用汉语同义或近义词语。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收录了作者的三组论文。第1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宏观论述。第2组论文是关于词汇化的微观研究。第3组论文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探讨汉语的语法化。特色在于力图从汉语的类型特征出发揭示汉语语法化现象相对于其他一些语言的独特之处。其中有基于具体实例的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一些是较为具体但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