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馆藏文物的防震保护,包括国际研究进展和研究进展两部分。国际研究进展部分译白专题研讨会论文集《馆藏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馆藏文物防震保护理念和震害机理,包含从典型馆舍到具《BR》体文物、从简单经济方法到现代减隔震技术等各种各样的防震措施和案例。研究进展部分编录了本书编译团队的相关研究项目论文,内容包括上海博物馆陈列文物防震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博物馆防震减灾调研、成都博物馆新馆结构抗震、地铁等轨道交通振动对馆藏文物的影响,以及《馆藏文物防震规范》等。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策展”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钦州市县镇概况》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情书,它的出版正当其时。该书系统介绍了钦州市县镇的历史沿革、经济特点以及人文风情,全面地反映了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丰富翔实的内容和资料,为我们认真总结和把握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推进富民强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还可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为投资者在钦州的创业投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易中天文集2:学术卷》易中天先生的《艺术人类学》,在当今国内外众多的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表明,史前艺术的奥秘并不只是包藏在那早已不留痕迹地消失了的史前人类的一闪念中,也不只是封闭在那重见天日而沉默不语的石斧、陶罐和洞穴壁画中,而且还沉睡在我们自己心里,它就是人们自己的奥秘、一般艺术的奥秘,即“人”的奥秘。对史前艺术的陌生感,无非是对我们自己的潜伏着的、已被遗忘了的本质力量的陌生感而已。
《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是一部收词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结构合理、解释详细、表达严谨、实用性突出的工具书,由丘东江先生主编并主持修订。收录词条近2万条,覆盖面广,释义力求精准。共增补收录3000多条新词、新义。其内容同样涵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档案学、信息学、图书学、计算机科学和传播学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践、人物、图书馆事业、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馆藏发展与维护、读者服务、图书馆系统及技术支持、电子/数字资源管理、职业规范、报刊、大众传媒、编辑和出版、装订发行、知识产权和图书馆法律条例、经典著作、出版社和图书馆服务机构等有关的专题,汇集了近几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以及网络化的发展,所出现的新词汇、新术语。该辞典附录部分全面更新,具有参考性、实用性和知识性。编辑有《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