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几乎是古今中外难得的一种共识。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果是客观的,那么何以为美?如果是主观的,那么人的审美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诸如此类,问题多多。《陈众议自选集:游心集》分评论、随笔、小说三部分,分别收录了《伊比利亚文化及文学的形成》、《西班牙神秘主义》、《流浪汉小说一瞥》、《巴罗克文艺探源》、《洛佩及其文学王国》、《塞万提斯的矛盾》等作品。
始创于1952年的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内所珍藏的珍贵文物共有12万件之多。面积达1万2千平方米的上海博物馆新馆内,设有11个专题陈列馆、3个展览厅和一个捐赠文物专馆。 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还拥有一批古文物研究、鉴定和考古的高级专家,有出版物和现代化图书馆、实验室、文物修复室,并设有一个多功能国际学术会议演讲厅。 本书融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该博物馆的工具。
官场文化精彩纷呈,各色面孔,各种言行,构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又难以预料的剧目。与每个剧目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现代人解读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一个窗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又独具中国特色,不论太平盛世,还是战乱年代,始终充斥着多方利益的权谋争斗。只有透析和解读古代官场文化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了解古代官场表象下的真实。 王学泰在书中深刻讨论了存在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权力情结,对历代官制的变迁、皇帝的独特统治方法方式、官吏及士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释。对专题研究人士有借鉴、参考意义;普通读者在分享大师著述精华的同时,亦可获得一种独特的。
《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第三版《博物馆基础》在1993年版和2006年第二版基础上修订完成,充分考虑了近年来博物馆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专业领域所经历的重要变化,内容覆盖面十分宽泛,形成8个部分、109个单元的框架结构,扩充了一百多张流程图和更新辅助资源的相关信息,其实用性大为增强。较之前版,首次引进中国的第三版《博物馆基础》更侧重于藏品的诠释和有效管理、观众的研究与服务,以及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等。
《孩子一定要去的博物馆》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世界四大博物馆,整套书共有4册,分别为《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800多岁的卢浮宫是举世闻名的“万宝之宫”,收藏有40余万件珍贵的艺术珍品,其中,《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萨莫色雷斯的胜利 》被誉为三大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和木乃伊、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石雕和陶罐、中国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致力于用800万藏品“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莫奈、德加、梵高、罗丹、安格尔、葛饰北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中 年轻的,但这座以“艺术”为名的博物馆藏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大师杰作。 《艾尔米塔什 博物馆》 曾
《课程愿景》挑战了从拉莫斯(Peter Ramus)到泰勒(Ralph Tyler)直到今天四百多年来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主导性的课程观。它沿袭并了杜威的精神,创造了杜威未曾预料到的愿景——将科学性、故事性和灵性游戏式地结合起来的课程愿景。通过这种写作方式,《课程愿景》促使我们每个人都根据理性的逻辑、社会的特性和文化,以及创造意识与神秘性,来创造我们自己的课程愿景。 阅读《课程愿景》是非同寻常的经历——它引入入胜、富有挑战性并促使我们沉思。书中的课程探究不仅触及美国的课程传统,它也挑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课程传统。多尔提出的5C——课程是在跑道上跑(Curriculum as currere) 、课程是复杂系统(Curriculum as plexity)、课程是宇宙论(Curriculum as cosmology)、课程是会话(Curriculum as conversation)、课程是共同体(Curriculum as munity)——的课
《第三代学人自选集(辑):激情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与乌托邦、道德的虚无与人类尊严、何谓学者、对未来负责、活在历史中、贵族的消亡、爱就是爱、数字时代、城市的意义、人的教育、历史在何处结束、亚洲的后现代、认真地思想和生活、乡愁、把记忆抱紧、学问的尊严、正义是否可能等。
普列汉诺夫著作丰富,涉及范围极广,其中重要者大多已经译成中文。本卷按照时间顺序,收入了他一生各个时期能集中反映其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代表性著述25篇。至于那些与社会主义现实政治问题距离较远的著作如《唯物主义史论丛》、《没有地址的信》、《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俄国社会思想史》等,尽管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本卷也未收入。只有一篇例外,这就是《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的第五章,这一章虽然主要是讲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但它是普列汉诺夫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而且如果不了解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观,也就很难理解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所以本卷也选用了。 本卷收入的著作,多数是全文辑录,但也有少数因篇幅过大而不得不作部分摘录。属于此类的有《我们的意见分歧》(仅选了其中的“代序:给拉甫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