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何以被称为“燕园之父”?燕京大学,在其生存的33年之中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与辉煌,又是怎样消声匿迹于历史尘埃中的?阮振铭著的《司徒雷登情系燕京大学》以文学表述的真切故事和翔实细节,交织鲜活的人物与史实,不仅勾连出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而且苏醒了一个肩负人类教育使命的人,在风云激荡中永不熄灭的记忆。
全书主要分为无所不谈、谈古论今、闲情雅趣、人生滋味、文苑勺拾、山海游历、臧否人物这七辑,收录了他的论读书、古书有毒辩、从梁任公的腰说起、孟子说才志气欲、论性灵、我怎样买牙刷、论文艺如何复兴法子、老北京的精神、闲话说东坡等众多作品。 林语堂先生的散文其实就是他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传统文人的一方面,他是个中规中矩的君子;而在现代文化的一方面,他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绅士。他之倡导闲适幽默,其实正是在以“文”养“性”,又复依“性”为“文”,这种纯粹个人的修为,应当说跟一般文学史著述中的所谓背离时局或者帮忙帮闲之类实在没有太大的干系。本书是从林语堂大量的中文、英文中译本著作中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论著中选编而成的。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较为集中地了解到林语对人生、生活、文艺的见解。
本书通过对中华书局原始档案、往还信札的梳理,挖掘了许多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尘封旧事;作者徐俊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辑、原执行董事,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是中华书局历史的亲历者,与许多学者交谊甚厚,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忆述与诸多学者交往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代学人的风范与行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丰富立体鲜活的现代学术史。 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出版社,是与学者相互成就的,本书全文整理了周振甫撰写的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审读意见,以及钱钟书的逐条批注,为我们全景呈现了这一中国出版史上的佳话。作者并回顾了编辑工作生涯的许多往事,记录了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作的诸多细节,分享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编辑经验。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华书局1960年代在翠微路二号院开展“二十四史”点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