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 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鲜有深入的研究。清代流放具有流放类型的多样性、流放法规的复杂性、流放对象的普遍性和流放历史情境的独特性(流放至清代制度臻于完备,又在清末的法制改革中被废止,成为一种过去时的刑罚)等特点。作品以有关档案、官书、律例为基本资料,采取以史为经,以法为纬的分析方法,力图从史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形成、发展变化及其成因,从法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规范及其实施情况,以期 重新认识传统法律制度,尝试重建清朝的 法制帝国 ,不仅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法制与社会的认识,而且对当今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外国文学作品选》版自2000年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八年间加印数次,这是令编选者十分欣慰的。在这八年里,外国文学学科有了新的发展,学界对西方经典作家作品不断有新的认识,尤其是对20世纪西方文学,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这些必然要求外国文学的教学必须加入新的更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觉得,根据这些变化重新编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是非常必要的。此次修订,我们保留了原版的框架和基本结构,依旧分四册编选。册为“古希腊至17世纪文学”,第二册为“18世纪至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第三册为“19世纪文学”,第四册为“20世纪西方文学”。
唐宋八大家 是对唐代和宋代八位杰出的散文 家的合称,他们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散文的*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精粹》是 国学经典 系列之一。 讲述了:韩愈和柳宗元在安史之乱之后,继承中唐以 来 宗经明道 的文学主张,并身体力行,创作了一 大批**作品,力图变革社会现实,由此逐渐形成了 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 古文运动。 他们重视自身 的品德修养,重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强调要 务去 陈言 和 词必己出 的独创精神。 北宋年间,欧阳修振臂一呼,再次形成一场声势 浩大的 古文运动 。这次 古文运动 直承中唐韩 愈、柳宗元的要旨,主张 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 。欧阳修说: 道胜者,文不难而至。 苏轼说: 吾所为文必与道至。 欧阳修自己积极创作了大批散文,而且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保 证了古文运动的深入发展。
宋型文学是指以宋代社会和文化为背景的,以新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理性,追求博洽,突破传统审美惯性的一种文学类型,与唐型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文学类型的迁移变化与唐宋之间社会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南移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北宋*初百年间南方经济的全方位地崛起,以及这种崛起带来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人文素质的变化是宋型文学建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推动力,详细地分解这种推动力,我们将能够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找到关键性的锁匙。 本书研究所涉的 北宋前期 指宋兴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 南方 地域范围则限于北宋至道三年划定的天下十五路中的江南、两浙、福建以及广南东诸路,这也是传统中原视点中的南方之地。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概念,也是一个区域文化概念。 文学转型 是
本书分为《道德经》新译、《道德经》详解和老子考论三个部分,在前两部分中以原文译文相对照,题解部分为何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注释部分为诸家对字句的详细解释和何新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以“何按”加以体现。
110岁的文化巨匠周有光先生, 在汉语拼音领域的卓越成就早已恩泽大地,也将代代传承,造福人间。周老不仅是语言学家, 还 是思想家。 85岁至今,以独立思考对人类文明 与 中外历史 中的 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审视。 周老认为 , 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 能 从国家来看世界。 周老 以科学发展的一元性,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缜密的 研究 。这位世纪老人大彻大悟,大智大勇,身居斗室,放眼天下 。 他的文章不仅具有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 还具有开阔 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而且语言平实,深入浅出,有百科全书式的特征。 《 周有光百岁隽语 》 以《周有光文集》(共15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为范本,参考周老的修订版《百岁新稿》(三联书店,2014年版)、增订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