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宗教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影响以及若干重要问题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本体论(ontology,现多译为“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本书作者毕其十年功于一役,系统全面地对本体论这种理论的形态、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了它的缘起、发展、成熟和终结的过程,比较了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并且指出了“本体论”译ontology而导致的种种误解,澄清了许多模糊的观念,立足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研究西方本体论哲学和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来表述抽象的哲学理论是本书的两大特点。
《意识学:生命、欲望、意识、文化与教育(自然主义生命观)》以客观的观点,唯物的方法,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关于意识问题”“智力的起源”等“世纪难题”,并对人类学、“环境人文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在其思想探索、辨析规律、解释概念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特殊有效的“概念借喻法”。其实,这即是老子的“意识”、观念和方法。作者在运用其方法的探索中,便获得了较多的发现和成果,如:给“意识”赋予了明确的定义;将欲望界定为利欲、权欲、情欲、性欲;厘清了生命本体与欲望、知觉、意识、智力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了意识与智能的演绎形式;揭示了“神秘的”潜意识、下意识、前意识和有意识的反映形态;探测到视觉、听觉与感性、理性之间的“应承”关系;发现了内陆与海域等不同地理环境、以及农耕、游
哲学实在论多种多样,名称各异。但是,它们大多针对观念论和主体主义而起。《新实在论宣言》直接针对的是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虽然作者不否认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对传统独断论批评的价值,但是,他坚持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洞察力已经日薄西山。作者尤其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只是把实在作为被建构的与被解释的东西加以强调的主张,呼吁学术界将研究重点返回到真理和外在世界上去。《新实在论宣言》提出和论证的是一种关注社会和政治相关性的、更具有解释力的实在论。《新实在论宣言》在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关注和社会影响。
《东方辩证法(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简介、东方辩证法理论体系简介、东方音乐思维等。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近代以来哲学的重要主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针对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对“还有没有、还要不要主体性”的困惑,本书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观点鲜明的回答。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十章。前五章,首先提出主体和主体性概念,分析了主体性的矛盾内涵,论述了人生的阶段和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然后讨论了群体主体性、人类主体性,以及个人、群体和人类主体性的一致性。后五章,由人的认识的主体性开始,论及对象化中的主体性,强调生产、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而后分析了当代主体性困境的实质,进而探讨了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以及信息与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
本书以马克思关于价值-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市场价格为主线,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原理的科学性;以创新性思维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批驳了主观效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西方非科学价值理论;以时间是什么和劳动生产率表达式中的劳动时间为基点,回答了当前人们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指出当代庸俗经济学的突出表现是宣扬自动化机器创造剩余价值,回击了以市场价格为由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潮,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
本书由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和当代美国存在心理学的领导人之一科克·施耐德合著而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其他重要的存在心理学家和治疗师所写的文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詹姆斯·布根塔尔、欧文·雅洛姆、保罗·鲍曼等,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分析理论。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追溯了存在心理学的文学、哲学和心理学起源;第二部分讨论了存在一整合心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方向;一部分则用十多位持存在一整合倾向的心理学家的临床案例,以形象直观的方法阐述了应用存在一整合心理学来治疗的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