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艺术疗法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大卫 爱德华斯是一名资深艺术疗法治疗师,工作领域涉及临床治疗和教育。本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艺术疗法,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读者无需具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能理解。在*版的基础上,本书提供了艺术疗法这一领域的*成果和进展。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包括心理治疗师、相关领域的学者和那些有兴趣发掘艺术疗法潜力的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艺术疗法就是把艺术创作应用于治疗中,这种应用属于职业范畴,被应用于那些在生活中经历病痛、创伤、磨难的人,也被应用于那些寻求自我发展的人。通过艺术创作及反思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及对他人的认识,可以减轻症状,缓解压力,抚平创伤;提升认知能力;享受艺术创作中真切的生活乐趣。 《创造性
本书是创造性艺术治疗领域的重要著作,也是美国著名表达性艺术治疗师Cathy Malchiodi博士的畅销作品。在这本书里,来自美术治疗、音乐治疗、戏剧治疗、舞动治疗、沙盘游戏、EMDR、黏土治疗等领域的资深治疗师,分享了他们宝贵的临床经验与各自领域前沿的创伤干预技术。书中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了新近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成果,同时提供了大量深度的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从全面、科学的视角理解儿童的创伤及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掌握有效的创造性干预方法,帮助儿童提升心理韧性和应对技能。
《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于1993年底初版,1999年再版,广受读者的肯定与回响。再版至今5年多的期间,艺术治疗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成长和变化——相关的论文或著作不断被发表;国内应用艺术治疗的机构急速成长;一般社会大众的接受度增加,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具有艺术治疗学/协会的国家组织快速增加,台湾艺术治疗学会也于2004年6月底成立……种种迹象显示艺术治疗在台湾已是被认可的心理治疗专业,而艺术治疗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 艺术治疗的理论横跨艺术、心理、教育、医疗等学科,从诸多领域中撷取精华,发挥了加乘效果。艺术治疗尤其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密切,因为两者均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强调创造力的重要。其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以学习为评监的标准和目标,以教学原理来架构其艺术活动,而
本书以Lowenfeld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发展学理论,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阐释各阶段儿童绘画的一般图像表征、生理特质、可能的行为动机及心理意义,以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适龄/不适龄、健康/不健康的参考。基于要了解特殊儿童及成人的绘画表现,必得先掌握一般正常儿童绘画表现的原则。本书可作为从美术进入孩子或当事人心灵世界的参考书籍,适合所有关心儿童/个体心智成跃的家长、老师及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也是学习艺术治疗的基础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