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是我国最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有“古今地理志之祖”之誉。它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罗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关于胡渭的资料,亦附录书后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凡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本书一一予以辑录,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苏州老街志(精)》由柯继承等编纂,为苏州市专志系列之一,采用条目体。以城区、市区、市(县)分类。苏州城区,首记主干道人民路、干将路,次以乐桥为中心,分为城内东南部、城内西南部、城内东北部、城内西北部四块面,再联阊门外石路、留园地块、山塘街地块共七个块面。记载时先作块面下无题序,然后先主干道,带主干道两侧街巷里弄。除阊门外,其他各城门外老街,附列在相邻的块面。每个块面内,以街巷名称为条目,按照自东而西、自南而北顺序逐一排列。后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的乡镇老街。
清康熙前期陶汝鼐、陶之典父子编纂。卷一为开山缘起、山水、寺刹等,卷二为法系、功行表、法要,卷三为法要、佛事,卷四为塔墓、庄产等,卷五至卷八为各类诗文。除了大沩山本身的佛教、山水文化资料外,也收录了隶属于沩山禅宗系统的芙蓉山、浮山、泉塘山、白云峰、龙山等处的佛教文化资料,既是一部体例严整、线索清晰、资料丰富的佛教文化著作,又是一部格调高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文化著作。
《山海经名物考》对经文所涉有关蓬莱神话系统的地名、物名、神名做了缕述和考辨,从火山地理学、道家仙境说、神话发生论等角度,系统地揭示了传说时代和史载时期诸多的文化现象。是书力图扭转中华文明欠涉海洋、睽隔火山的保守观点,在尽力介绍诸家之说时,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见。一言以蔽之,地中海一代的古希腊文明有桑托林、埃特纳、维苏威火山做灯塔,东中国海一带也有蓬莱、方丈、瀛洲等神山,《纬书》所谓“神丘火穴,光照千里”,此之谓也。由此观之,儒宗之圩顶月角,道士之天宫云城,文人之扶桑若木等都可有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