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册暴294卷,300万字,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囊括了1362年的历史,堪称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几乎相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他非常痴迷这部史学巨著,前后共读了17遍。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三国志》的成书比《后汉书》要早一个多世纪。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20-280),是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三国志》是记载这六十年历史比较完整的史书。《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陈寿的撰述记事翔实,文笔简洁;裴松之的注释略于文字的训话和制度的考辨,而详于事实的增补和考订,分量是原著的三倍多。注释与原著相辅相成,难分难解,成为二十五史中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谱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使用有关顾随生平、思想及著述等方面的资料,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顾随一生活的生道路、思想演变和创作历程。 本谱纪年采用公历;公历纪年后注干支;1912年以前注旧历年号;1950年以前注民国年号。 本谱著录已知的谱主著述。所有著述按撰写日期编排。不知撰写日期者,按发表或出版日期编排。一部分顾随生前并未结集出版,由后人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著述,则据听课笔记记录的时间,编入相应的年份。研究著作,介绍其主要内容、写作经过、摘引观点及重要论述;文学作品,除重要篇章略加评析外,其他则仅列篇名。著作的出版情况,以2005年为截止期。 本谱引用资料,除书中直接注明外,列入附录中的主要参考文献里。本谱所用图片、大量未刊行的珍贵资料,皆由顾之京先生提供。
《中国历史小丛书》最初是由历史学家吴晗同志创议、主编的我国套大型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自一九五八年至今,四十寒暑,经过几代文史研究专家的不懈努力,累计出版近三百种,印数逾千万册,劳绩斐然可观。它以灵活多样的体载,包罗宏富的内容,短小精致的篇什,通俗洗练的文字,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陶冶审美情趣都是很有益处的,因而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青睐。 这套集知识性、性、趣味性、大众性于一体的小丛书,既有传播中华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功用,又不失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推而广之,它必将化作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一座桥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奉献一份力量。
韩兆琦编著的这本书精选《史记》中二十五个比较重要的故事,力求体现《史记》的五大特点:“真实性”、“批判性”、“抒情性”、“文学性”以及这四个特点的高度统一。“注释”与“译文”力求简明、生动、通俗流畅、口语化。选配的“扩展阅读”资料,涉及的古书共十五种,有的取其不同人在相似处境所取行动的相同或相反,有的选取同一人物的其他故事,有的选取相关的理论著作与故事人物的行为表现相参照,有的是由此事连带想到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事。可使读者彼此参照,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风流才子冯梦龙早年间“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对色艺双全的苏州名妓候慧卿动了真情,而候慧卿最终从良,使冯梦龙在感情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大病一场,写下了忆侯慧卿诗三十首,从此不踏青楼。刻骨铭心的恋爱悲剧,不仅改变了冯梦龙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更深深地影响了他对感情的认识。肯定生死不渝的爱情,谴责负心薄情的行为,成为冯梦龙的一生创作改编、评点婚恋题材作品永远不变的主题。
本书中原文据中华书局校点本摘选,《孝武本纪》等四篇舍而不取。原文释义,参考多家注解酌定。根据“妙语选”这种方形式的要求,应当摘取近于警句格言的精萃语句。但具体到《史记》一书,由有与诸子言论同的特殊情况,即作者的精萃思想主要是借助典型故事与人物活动来表述的,与情节游离的妙语相对缺乏。然而不少精彩的故事片断却含有相当于“妙语”的整体寓意,有的则为至今流传的成语出处,如“网开三面”、“指鹿为马”等,令人不忍舍弃。鉴于这种情况,本书摘引原文不免稍长,并带有情节叙述。为使用文尽量精萃,有时用删节号省去不必要的语句。每节原文之后,除大致的白话释义外,并附有背景交待、事件阐释及简单的评析。
韩兆琦编著的这本书精选《史记》中二十五个比较重要的故事,力求体现《史记》的五大特点:“真实性”、“批判性”、“抒情性”、“文学性”以及这四个特点的高度统一。“注释”与“译文”力求简明、生动、通俗流畅、口语化。选配的“扩展阅读”资料,涉及的古书共十五种,有的取其不同人在相似处境所取行动的相同或相反,有的选取同一人物的其他故事,有的选取相关的理论著作与故事人物的行为表现相参照,有的是由此事连带想到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事。可使读者彼此参照,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吉林文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珍藏本”15种。其中《浒水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镜花缘》7种为我国近代编辑出版家汪原放和现代文化大师胡适两位先生主持校点的“亚东本”。该版本选书严谨,校点精当,不仅在二、三十年代走俏书坛,至今亦堪称古典小说的版本。当代文化出版前辈王子野先生曾屡次推崇,认为“现在印古典小说的很多,但都是辗转重印……只有亚东图书馆印小说是严肃认真的。” 这套书于1995年出版之后,广受青睐。其中有的品种数次再版。这次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和专家的意见,重新修订再版。错讹之处,逐一校正;精美绣像,依然保存。
一批以写花稿为生的小报记者,他们一身兼两职,既做花,又做花稿捧坤伶名角儿。京、沪两地名花、名角儿去集荟萃,于是,小报记者们便蜂拥着团团围线着花丛,蝇营苟。从上海来京的菊界坤角儿王白石,唱戏嗓儿不足,可骚媚气却十足,她在台上抛飞眼,能骚倒台下一片人。花稿记者们便大肆吹捧,生生活把一个平庸的坤角儿捧为十全十美,如不听此一遭戏便枉活一生的名角儿;花界窑姐藏珠七娘,只有几分姿色,又因初来乍到,技艺不甚娴熟,颇受冷落。但是攀上小报记者后,借助花稿笔端,硬是被造成一个花容月貌、技艺超群的形象来。致使人们争相打茶围、做花头,以一睹芳泽为幸为快为荣。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便是二十年代“十里洋场”的一个真实的侧面。
本书分上下两篇,对宋刻三卷本周昙《詠史诗》进行考论和校证。内容包括:周昙生活时代稽考,周昙《詠史诗》的板本叙录、宋本发覆、宋本源流,以及宋本周昙《詠史诗》的文献价值等。作者根据宋刻本周昙《詠史诗》,对唐代詠史组诗进行了相关研究。
《金史》由元脱脱主持编修,主要记述金朝历史。本书选译《金史》本纪2篇、志序2篇、列传14篇,每篇前有提要,文中有简注,文后有翻译,尽可能反映金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