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前满洲医科大学东亚医学研究所研究业绩之一。著录古今医书1635种,附录238种,共计1873种,分为31类。著作体例,一般分为出典、考证、序跋、刊本及抄本四项,编者按语,随文附载。此次整理,悉遵底本次第,保留岡西为人自序,加以新式标点。底本之误,酌情修改,底本因所见之本序跋阙如者兹访得原本补录。作者及相关师友的传记、论文、照片一并附录。书后新编书名及人名索引。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对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对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素问释义》是一部奇书,其撰写始于一八六六年八月,终于一八六七年八月。这部字数百万逾百万的巨著,只用了一年时间告成,堪称学术史上的奇迹。《素问释义》是著者在戎马空锪中完成的,大量引述了历代中日学者《素问》研究的成果,而原稿极少涂改,给人以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感觉。几乎在撰著《素问释义》的同时,伊泽裳轩又完成了《金匮玉函略私讲》一书。这种速度神奇的著述活动,给后人留下意味深长的印象。 清代中国学者张琦,曾著《素问释义》,现有道光间刻本传世。伊泽氏著作中曾引用张琦之作,可见他知道张氏及其著作名。既然如此,为何仍将自己的著作题写同样的书名?我们整理前人遗作,无权更改书名,只能寄望于读者,不要将伊泽氏的《素问释义》,与张氏的《素问释义》相混淆。希望不久以后,伊泽裳轩的《素问释义》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学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的养生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百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黄帝内经》这样的东方传统医学养生理论才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大法。
《聖濟總錄》為趟佶《即宋徽宗》敕纂,编於北宋末政和間(一一一一-一一一七》,兩百卷。該書以各科醫方為主體(收方兩萬餘首》,兼收醫理及針灸等內容,堪稱北宋醫學集大成之作。今存該書早刊本為元代大德閭重刊本(以下簡稱「大德本七,然僅殘存九十一卷,分散收藏於中、日六個圖書館。該書現存以大德本為底本的完整古刊本,祇有日本江戶醫學館的木活字聚珍本《以下簡稱「聚珍本七。因此,本次影印即選取聚珍本為底本,使之再度完璧面世。 以下對《聖濟總錄》的學術內容及主要版本作一簡介,並重點介紹本次影印底本的有關情況。
《叶天士医学全书》集清·叶天士所编著医学著作之大成。叶天士、名桂,生于1667年,卒于1746年。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江苏吴县。本书包括《临证指南医案》10卷、《幼科要略》1卷、《温热论》1卷、《种福堂医案》1卷、《种福堂公选良方》3卷、《普济本事方释义》10卷、《叶案存真》4卷、《叶天士医案》1卷、《医效秘传》3卷、《景岳全书发挥》4卷、《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2卷、《眉寿堂方案选存》2卷、《未刻本叶氏医案》2卷。 本书主要内容为系统整理辑录了叶氏对中医温病学理论的阐述、对前人方证的研究,及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