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康熙皇帝、慈禧太后随身携带并要求死后用来陪葬的养生秘籍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钩玄 金匮要略心典》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钩玄 金匮要略心典》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学界认为,从内容分析,它是上古包括自有文字以来的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大量医学著作的汇编,基本定稿于战国末期,因为此时已出现该书的最早注本《黄帝八十一难经》;从音韵学角度分析,该书主体成书于汉代。书名冠称“黄帝”,却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正如西汉《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黄帝内经》,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为“黄帝内经十八卷”,是由《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两部分组成的。其传本有三个主要系统,其一是《素问》、《灵枢》分别流传的系统;其二是《素问》、《灵枢》的分类汇编本——《黄帝内经太素》系统;其三是魏·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系统,《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由《素问》、《灵枢》、
实施健康管理,就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地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的健康改善效果。 现在,健康与养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健康与养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健康是养生的前提,养生是在健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健康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追求。健康偏重于理念,养生偏重于方法。要理解养生,先要理解健康。 如今,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但有一样东西是买不到的,那就是健康。健康是人生的财富。提醒朋友们,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努力去理解健康和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那么,如何综合个人、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健康,如何以更加正确的态度来对付疾病,以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汇考》是我国古代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提要》,由清代永瑢、纪昀等编撰。全书200卷。著录书籍10,254种,172,860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为完备。该书分经、史、子、集类,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又分子目。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说明源流以及分类的理由。它既为卷第繁富、门类允当的图书目录,又可视为考证精审、议论公平的学术史论,一问世即为学者所极力推重,被指为学问之阶。张之洞在他的《书目答问》中说:“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主编的这本《伤寒论释义》分为概论和原文阐释两大部分。概论部分,简述伤寒的涵义、伤寒六经的概念及其病证、《伤寒论》的辨证施治;《伤寒论》原文阐释部分,经过整理编次,加以提要、释义,酌加词解、选注及按语,言简意赅,便于读者研讨。《伤寒论释义》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二版),现重新印行,供中医药院校师生、西医学习中医者,以及中医自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