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集(套装上下册)》中慢词居十之七八,且词调多为独创的 新声 ,可以说,柳永发展了词的体制,对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体现。在内容上,柳永词作多抒羁行役之情,多描写歌妓生活,亦有对当时社会的繁盛的体。《乐章集(套装上下册)》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韵律谐婉,在当时及后世都广泛流传。
自屈原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至《神农本草经》言 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再到钟会称菊花 神仙食也 ,至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到苏轼 黄州菊花误 一事被贬黄州团练使。菊花从药用、食用功能到菊花审美内涵的定型以及古人咏菊的嗜爱,处处流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雅经典:菊谱》选取六部有代表性的、流传范围较广的、文献价值较高的菊谱加以校注,即宋代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代高濂菊谱、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每篇菊谱前有注译者的提要,介绍作者、内容、版本等情况。《博雅经典:菊谱》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注解、翻译,并配以相关图片,《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各种菊谱的提要亦附每节后。 宋代菊谱以记载花品为主,明代菊谱以种艺之法为主。本书既谈逸闻趣事,又录菊花品种、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自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经折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处理的形式,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文徵明编绘的《桃源问津图》是该系列之一。
明万历天启刻鋀版套印,清朝重印本。框高29cm,宽22cm。分书画谱、竹谱、兰谱等,共160幅。有胡氏创作,也有吴彬、米芾、赵孟頫、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作品。刻制之精,堪与绘画媲美,是印刷史上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本书精选了多位名家的几百种传世墨迹,并按朝代先后将其排序。书中对每位书法家的名、字、号以及书风、书写背景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为每篇作品附上了释文和名家点评。
《辛丑消夏记》五卷,清代吴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爲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闭户养疴,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録》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续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吴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图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作者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入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画,山水宗吴镇,花卉得恽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有《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辛丑消夏记》等。《辛丑销
宋元戏曲史新学术开山之作。全书十六章,以宋元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界定了真正戏曲的概念,书末附有元戏曲家小传。先肯定了元杂剧何以在乐曲形式上的成熟、部分优秀 文章 中蕴含的悲剧意识。同时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多角度的考察,为勾勒中国戏曲发展史、近现代戏剧研究树立了典范。
《王祯农书(上下)——古刻新韵辑六》是元代 名农学家王祯的学术*作,该书收录了元代以前农耕 技术经验和所使用的农具等,较为详实地反映了我国 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我国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农 学*作。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李流芳集》主要内容包括:五言古诗凡人十一首、冬夜书怀、陇上别、酒后为郑闲孟画扇戏题、将赴试白下走笔别荃之、题荃之昼兰、燕中归为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而作、登慈云岭还访严印持忍公无敕、读壁问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共事者徐孺谷张君实与小史、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兴怀爰作此诗、西碛看花宿六浮阁上走笔示闲、孟兼呈同游诸子、登铜井访三乘上人、弹山左阜待月独饮等等。
此次整理《余绍宋集》,共包括《寒柯堂诗》、《寒柯堂文录》以及《附录》三部分。其中,《寒柯堂诗》以民国三十五年刊四卷本为底本点读,并校以《寒柯堂避寇诗草》。《寒柯堂文录》则在阮辑本基础上,从《越风》、《胜流》、《金石书画》、《浙江通志馆馆刊》等报刊资料以及作者墨迹手稿中共辑录艺文类文字八十余篇。(其中不包括法律类文章和修纂方志具体措施类文章,前者如《累犯处人论》、《论犯人死亡与刑罚之关系》等,后者如《略评旧浙江通志兼述重修意见》、《浙江文徵例议》等。)为便于读者翻检,今将此八十余篇按题材厘为三卷:卷一为记、序、信札以及墓志铭等,卷二为金石书画题跋,卷三为论学杂著。因所辑依然为选录,故仍以《文录》名之。《附录》收录了集外诗词、相关评论选辑以及墓志铭等资料,以便读者进一步研读
《文选学》兴于唐初,经宋、元、明的发展,至清而大盛,有关校勘、注释、评论文选的著作,见于骆鸿凯文选学所著录的就有五十余种,而胡绍煐的《文选笺证》则是其中有参考价值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文选训诂的书,朱右曾序谓其书“旁搜互考,正伪纠谬”,有功于文选。骆鸿凯誉其书“即文字声音以通诂训,旁推侧证,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足见是书深得前修后贤的重视,在文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刻新韵:书法大成》为明代藩王朱寿镛等人编绘而成,这是一部较《芥子园画谱》*早、*为全面的画学教科书。全书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三部分。而*附加了相应的绘画口诀以及题画诗等内容。
《四部总录艺术编》全书收书1500多种,举凡书、画、法帖、版画四类,其中“版画书目二种”出自傅惜华之手,“补遗”其他两种为周云青之作。除去版画类之外,其他三类所收诸书,先记该书常见版本,间记行格,次罗列各书的有关著录和摘录题跋。如米芾《画史》条下夹注宋刊本等九种本子,正文按写作时间依次摘录《直接书画解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惜抱刊书录》、《郑堂读书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适园藏书志》、《书画书录解题》,并记参加书目。读过诸条,《画史》一书版本源流、内容考辨、体例,在在可查。书后附有人名、书名索引,查检颇为便利。此编一册在手,中国美术史基本著作便可按图索骥,其梗概了然于胸,堪称美术文献之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