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崑焘集郭崙焘集》包括《郭崑焘集》和《郭崙焘集》两部作品。其中《郭崑焘集》由清人郭崑焘撰,包括《云卧山庄诗集》、《云卧山庄家训》两种,取光绪十年至十一年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郭崙焘集》由清人郭崙焘撰,收录《萝华山馆遗集》五卷。
《宋代传奇集》一书,收罗甚广,发掘了一些较为罕见的作品,对作者生平及版本源流考证极为周密,文字较勘亦精当详备,功力甚深。此书已将宋代古体小说的作品搜罗殆尽,可以作为研究宋代小说史的基本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堪称为我国古小说研究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学术质量也是水平的。此书既可用于研究,又可用于文学欣赏。
《列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据传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传《列子》的思想主旨遵循了道家传统的自然主义世界观的立场和方法,其学说近于庄周,但其中又杂有东晋人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因此有人认为这本书是后世假托列子之名所作。《列子》包含了不少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文学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如《力命篇》、《杨朱篇》又是魏晋玄学思想的曲折反映。本书为英文全译本,译者为敦煌学博士、中国海洋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梁晓鹏;中文今译者为语文出版社编审、中国训诂学会秘书长李建国先生。
这部书的主要优点,首先是发挥了清代学者擅长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和名物考证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了依声求义的方法来校勘、解释文字。诗经是羣经中产生时代较早的一部,文字多古音古义。而且毛诗依据的文本是古文经,其中假借字比较多。作者能广征博引,触类旁通,“以以音古义证其为互,以双声曐韵别其通借“有时一个字能处古书中找出十个以上通假的例证,并求出本字本义,从而纠正了清以前许多学者望文生义、产强附会的解释,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字义和语法,使一些疑难问题涣然冰释。
浪迹丛谈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清代学者梁章钜晚年创作了《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笔记,其中的山水笔记内容注重实证考据,风格古朴平实,与张岱的山水小品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见乾嘉学风对梁氏的影响。《浪迹丛谈续谈三谈》由梁章钜所著,供相关读者阅读。
本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以六朝时期《搜神记》等十三种志怪小说为基础,选取文字优美、故事生动的小说,进行翻译和注释,以展示六朝志怪小说的面貌。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经史百家杂钞》是由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粹文集。全书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共二十六卷。选文涉及经、史、子三类,选文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清末至今,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文选本名著。现约请文史专家对全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并撰写简明扼要的题解。
本书收入《称谓录》、《亲属记》两种古籍。《称谓录》,清梁章钜撰。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亦作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州长乐县,清初移居福州;梁氏晚年寓居浦城,后病故于杭州。他生于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享年七十有五。嘉庆七年壬茂(1802)进士。充军机章京,授荆州知府,历任山东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兼理两江总督等职。染氏居官垂四十年,为政之余,不废著述,其书流传于民者即有数十种之多。郑珍撰《亲属记》的动机,除宗族姻娅这类称谓随俗增加而又没有专书综览以外,还考虑到《尔雅·释亲》等书往往伟写讹误,而程瑶田的《丧服文足征记》、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又不无缺失,所以为了考礼征俗,确定儒家的伦理、名分
本书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观照。它首先以一篇总论阐述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然后分为三辑:第一辑从不同的时代、性别、文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某种文学观念的溯源入手,论述古典诗学的内部结构;第二辑对杜甫、陆游两位诗人进行多角度的文化学考察; 第三辑则从校勘、注释及选本等角度考察古典诗歌的阐释。除了总论带有宏观论析的性质外,本书的主要部分都是对古典诗学中一些重要的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观点比较新颖,切入问题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