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陈登原已出版或未出版图书及论文, 并附有其长子所撰陈氏年谱。从类别上分, 主要包括哲学类、经济史类、文献学、教材类、文化史类、文学类等。
毛滂,字泽民,号东堂,浙江江山人。他是北宋历史上一位风格别致、独树一帜的文人,与苏轼、苏辙多有交往,并执弟子礼于苏辙,他颇有吏能,在法曹任上,以法为守,不惜抵触上司;任武康令时,亦能关心人民疾苦。当然,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文学创作上。《四库提要》评论他时说:『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舀一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砖,汪洋恣肆。』至于其词,则情韵特胜,潇洒明润,不沾尘态。毛滂著作有《东堂集》和《东堂词》。《东堂集》原本已佚,现在所见者为四库馆臣从今《永乐大典》中辑出。《浙江文丛:毛滂集》诗文部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东堂集》为底本,校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东堂集》及《东堂小集》等文献;词作部分以《全宋词》中的《东堂词》为底本,校以《强村丛书》本、《宋六十名家词》本等。此外又从地方
日居月渚,春秋代序,沈玉成兄离开我们眨眼已十年了。四十年师生厚谊,当时噩耗传来,不禁惊愕无言。即使十年后的,每一念至,仍觉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记得玉成有一次在寒斋便饭,曾对我诚挚而慷慨地说:“先生百年之后,整理文集的工作请由我来做。”当时听了心头一热,不胜感激。孰意曾几何时,作为已成老朽的后死者反倒为玉成的遗文撰写序言,其内心的辛酸悱恻可想而知。人世无常,竟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者,夫复何言!尽管如此,这篇序文还是我主动要求动笔的。因为玉成在众多门人中确是真知我者。他曾受九三学社刊物主持人之命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了我这当老师的一生为人处世的轮廓。而在文中,他竟直率地对我身上的缺点进行了虽似含蓄却很中肯的批评。我读后不但毫无责怪之心,反而对玉成增加了敬意。师生关系能达到如此坦诚无间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此本刊刻年代与原作者相去最近,收诗数量远超他本,是研究张祜作品版本。
早在本世纪初,以蒋黼,刘师培、罗裱玉等为代表的敦煌学家,已经开始重视敦煌遗书内保存的某些《文选》赋类作品的残卷,或率先撰术序跋,或迻録影印,或比勘考证,使湮没已久的唐人写本《文选》赋篇又复重显于世。《敦煌赋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记》。校勘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备具众本,在此基础上,还应明通文字、训话、音韵之学。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在目前浮世嚣尘之中,己日难见。《敦煌赋汇》则潜力静心,广搜校本,博采众言,使《校记》部分精详周备,蔚然可观。以王仲宣《登楼赋》为例。该赋以伯3480为原木,参照的刊本、校本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文选》(简称文选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宋刻六臣注本《文选》(简称丛刊本)、《艺文类聚》卷63所载本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简称类聚本)、张溥《汉
《罗亨信集(精)》是明代东莞名臣罗亨信的著作集,内容包括卷一序,卷二族谱序,卷三记,卷四碑铭,卷五碑铭、传、行状,卷六赞、说、书跋、祭文、祝文,卷七至卷九诗,卷十录罗亨信年谱、墓志铭、传等,卷前有明丘浚、祁顺及清戴锡纶三序。《罗亨信集(精)》内容有裨于明代的边防研究以及与东莞地方史研究。
《杨恩寿集》内容涵盖古今,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等。
《道听途说》是一部创作于清代道光中后期至咸丰初年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十二卷,收录小说一百一十余篇,大多数为情节曲折的传奇体之作。潘纶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风浇薄,还把笔触伸向家庭这个基本、普遍的社会单元,广泛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细胞诸种人伦关系的窳败,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标志着创作风气的一种转折。
《所知录》六卷,亦作三卷、四卷、五卷,或不分卷,钱澄之撰。《所知录》记载隆武元年至永历五年的史事。本书所记在时间上前后不到七年,但却是南明史上极为动荡、极为惨烈、极其重要的一段时期。钱澄之对这段历史的撰写,所怀感情极为浓烈,而作为史书的载叙却平实严谨,比较客观。此外,本书所记史事之下多系以相关诗篇。
颜延之的作品庄重典雅、凝练而又含意丰富。具体来说,他的诗文大量用典,充满骈语偶句,十分注重字词的选择与锤炼,个人特色非常鲜明。由于其作品用事缛丽,且常常拓展词义用法,甚而创用新词,因此有些文辞晦涩艰深,不易研读。除《文选》所收录的《赭白马赋》、《五君咏》、《陶征士诔》三篇有六臣旧注外,其余的作品历来无注,这使得对这位重要作家再深入研究变得困难,李佳校注的《颜延之诗文选注》意在填补这一学术空白。《颜延之诗文选注》所选颜延之46篇作品中,除上述三篇有六臣旧注外,皆为校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丁卯集笺证(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包括:早秋三首、自洛东兰若夜归、送段觉归杜曲闲居、寄天乡寺仲仪上人富春孙处士、寄契盈上人、晨起二首、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契盈上人、广陵道中、宿开元寺楼、洞灵观冬青、送友人自剂襄归江东、送同年崔先辈等。
《牡丹亭还魂记汇校》是一部文学史上极其有名的剧组。作者汤显祖。居中的女主角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宝侄女丽娘,游园赏春,因梦生情,死后三年,又因情复活,虽然离奇荒诞,却足以说明情的感人力量。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韩愈作品在宋代(下及元代)的流传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韩文流传的考察,揭示韩学在宋代传播与接受乃至宋学本身兴起、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本书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具体考察现存的韩愈集宋元刻本的编次、文字、校勘、注释以及版本源流、刊刻与流传,为韩集的文本研究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工作平台;勾稽已经失传的宋代韩文传本,通过对这批失传的宋代韩学著述的考察,勾画韩文在宋代流传的历史轨迹,进而为韩学以及宋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文献基础。
《周敦颐集(精)》为其中一册,除了在新时期广布周敦颐学术思想,以便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外,主要是为从事理学研究和爱好周子学术的同仁提供第一手资料。《湖湘文库》不仅是一部汇集湖湘历代诗人文献的巨著,更是“文献所系,以诗存人,亦以人存诗”,实际是以诗存史。为湖湘文献,系前人著述。是系统地、大规模地整理出版湖湘文献典籍,弘扬传统文化。阅读此书,湖湘文化的源流汩汩滔滔扑面而来,从上古自民国,湖湘的英才、文明历史、民俗风物一一在眼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