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献产生于宗教活动中,是天命神意的见证,史官凭着文献工作而逐渐取得了充分的话语权。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传递和阐释,构建了具有理性精神的礼乐文化制度,并形成了以道自任、裁决天下的精神品格。这就是原史传统。这一传统以《史记》为终结。在原史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设学和文献阐释、董仲舒的公羊学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依据周公和孔子的文化实践而虚拟的“五百年必有兴”的统系,构成了中国道统观念的源头。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甲骨卜辞、刻绘图画、《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老子》、《论语》、《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生成过程、文体形态、叙述
顾维钧从袁世凯时期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在政界外交界任要职,曾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后又长期出使法、英、美等国。他的这部回忆录是巨变频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历史特别是国际关系领域许多重大情节的记录,内容十分细致。而且,因为顾氏在其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非党人士的职业外交家身份,使得他的描述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认真读读这套书,对于我们真实而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避免片面和偏狭的历史观点,会有很大的帮助。
曾有1500年之久,人类过着没有体育运动的生活,彼时体育运动是根本不必要的东西。体育运动的复活,只是因为19世纪的理想主义运动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认为通过塑造身体就可以塑造精神。由此产生了一种“身体崇拜”,甚至受到一些政权的欢迎,至今依然很有影响。但本书作者认为,人的精神是一个驾驶着身体“车辆”的司机,它却完全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自己驾驶的这辆车,所以才发明出体育运动这种东西。没有人能通过体育运动完善生活甚或延长寿命,相反,折寿的风险常常因此而增加。花费许多时间在健身俱乐部里锻炼,纯属浪费生命,而且也是破财送钱,因为有整整一个体育工业链条,与政府及保险业联手合作,就靠着人们对“健康”身体的狂热信仰而获利发财。本书颠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主流观念,语言辛辣、诙谐。也提供新的视角让人们理性审视
竹内实终生沉浸于中国研究,不仅时间漫长而且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举凡中国文学、社会、政治等等动态,他都曾密切关注并及时向日本读者介绍。然而,竹内实研究中国毕竟不同于新闻时事报道,他时时追踪、把握着中国前进和变革的脉搏,最终都着眼于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总体特征的探讨和总结,这使他的许多文章所描述的中国既生动鲜活又认识深刻,并未因时过境迁而变成过眼烟云。在竹内实的全部研究成果里,一直贯穿着寻觅和探寻中国思想传统与深层密码的努力,无论其所做的某些归纳是褒还是贬,都反映了一种力求跨越文化隔阂的学术责任感,称得上是竹内实全部中国研究的主要精华所在。竹内实年轻时对中国文化传统奥秘的探究离不开当时的现实与历史背景。他分析过受到各国广泛注意的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其中特别辨析了《矛盾论》一文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