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 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本书作者认真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文化史学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予了梳理。借鉴了当代法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的“三新”(新认识、新角度、新方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中国文化史的实际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理性阐述。作者在披沙拣金、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理论的创新,并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卓尔不群的观点。作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并渗透于人类生活中。文化史研究要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深入辨析文化本体的独特征象,从而得出实质性的规律并引导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者依据这样全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能自觉地将宏观整体观照与微观细部辨析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史
本书是一部厚重的以诗为史的大著,跨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包括上部《散宜生诗》、下部《拾遗草》,共640余首旧体诗词。诗人聂绀弩借诗喻事,记录时代时政,表达心中感慨,讥讽不平之状,月旦现实,臧否人物,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史。诗中既反映了那段特定时代的荒唐事,也反映了正与邪的斗争,更一一反映了在逆境中,聂绀弩与身边的亲属、文化友人、右派朋友、牢友们自尊、自重,又相濡以沫,互助、互爱、互救的侠骨童心,时穷节现,从中可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力量!这也是迄今为止收集聂诗*全、注解聂诗*详、对聂诗研究用力*勤、规模*的聂诗集注。注者侯井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关注释聂绀弩,在晚年穷二十余年之力搜集、整理、笺注聂诗,悉心搜罗各家对绀弩诗的品评。尤其在注解相关的人与事等 今典 时,本书引用
如果说《这里是中国》从自然之美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很好风景,《这里是中国2》从建设之力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那么《这里是中国3》便是从文明之脉的角度,史诗般地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200亿中国人的精神皈依——家园。可以说,《这里是中国3》是一个以“人”为母题来讲述,关于“我们的家园、城池、文明创造与华夏精神”的故事。全书以一万年为时间尺度,以古建文化为线索,讲述960万平方千米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人们,如何用智慧缔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从此瓜瓞绵延、赓续万年。其间,对有地理、经济、文化坐标意义的地域、省份、城市勾其貌,爬其根,理其文。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文化符号,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华文
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和“画珐琅”(洋瓷)。本书收录244件皇家御用的珐琅器,自元代至清代有系统地呈现您的眼前。书中对珐琅器的断代分析专业,对作品的艺术特色描写细致,是故宫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值得珍藏。 br 珐琅制品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只有“皇家才可收藏”。康熙曾特地从法国召来匠人画珐琅器,雍正对于烧造水平不高的作品会提出意见,干隆甚至会亲自询问造办处珐琅作的生产情况,珐琅制品*是皇家身份的象征。 br 珐琅工艺的纹饰精致而变化多样,既有传统的花卉、动物、瑞兽,亦有以古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为蓝本的制作(如唐代的《明皇试马图》),在晚清时期更出现了西洋景物和人物的描绘,题材之丰叫人目不暇给。 br 珐琅器工艺初由阿拉伯地区传入,其后又受到欧洲技术的影响,更有不少西方
九卷用笔画出来的故宫《紫禁城100》全书共分九卷--俯仰山川形胜,看“悠悠天下事”,看帝王种种,如何“隆重其事”,有“家事国事”、宫娥、心灵,都“事事关心”……每一卷的图像,都是作者赵广超及其团队对这座皇宫的十载感情、几年苦工,化作每一座宫殿的结构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颜色,与读者一起走进这座道不尽、说不完的大皇宫。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封建王国”“成长中的帝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作者高罗佩为荷兰外交家,著名汉学家。主要译者李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集其所得丹法秘传和道门理念而成,分内外两编。外编名《金盖心灯》,叙述了全真龙门及金盖山的道统和心法的传续。内编即《古书隐楼藏书》,收录性命炼养秘书二十余种。光绪间,又补入遗作《还源篇阐微》和其弟子薛阳桂的《梅华问答编》。沿袭此丛书编撰之意,汇编本收入闵一得欲刻未能刻的部分典籍,也补入其弟子的道法传续作品,并附编若干相关资料(如《心印集经》),使之成为闵一得的文献全集。从丹道史看,闵一得无疑是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将道门律、法、宗、教融为一体,还开龙门方便法门,他将各种丹术的进境用玄关一窍统合,从而会通道与术,他倡导的医世之学,传承着道家修身济物的梦想。然而,他传出的丹法秘诀和道门理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也少,其基础文献也待完善。因此,汇编《古书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 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 与人和同 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特别珍藏版套装内含: 1、《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珍藏版1册 2、“行走的力量”纪录片《行藏?power to go》DVD 1张 3、陈坤独家珍藏海报1张 4、“行走的力量”纪念明信片(折叠装共5张) 5、“行走的力量”纪念徽章1枚 回到行走西藏的日日夜夜。成长的阵痛,路途的坎坷,今天,我们再次出发。 简体平装版2012年1月6日于北京发布,繁体中文版7月19日于香港发布。已赢得两岸三地数百万读者好评如潮。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之一卷,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并分别以中文和英文同时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全书约40万字。卷首的两篇文章由本书的两位作者撰写,综述中国雕塑发展演变的人文环境和轨迹,供审美观念相异的中西方读者作导读之用。主体部分由上下两编构成,共四章,由当今对中国雕塑研究造诣精深的四位中外学者分别撰写。他们以新的视角和富有启迪性的论述方法介绍了自原始社会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雕塑的门类、艺术样式、创作成就、时代风格,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域外艺术等对其形成的影响。本书兼容了中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雕塑研究的*成果,文中有关新近考古发现和边地雕塑遗存的探讨,揭示出众多鲜为人知的艺术现象,令人耳目一新。 随文配有雕塑遗存图片430
该书曾于1996年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引用了一百多部古代藏文史籍,史料丰富。全书长达千余页,近百万字,时间跨度从藏族的起源直到1951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医学、天文历算、科技,等等,是藏族历史研究的一部辉煌巨著。该书初版不久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重视,为广大藏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所珍爱,被业内权威人士评价为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较强的实用价值”、“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科学价值”的名著,是了解西藏历史、认识西藏社会、丰富藏学知
《读库0901》 《读库0804》曾刊发《电影编剧的秘密》一文,芦苇、王天兵从类型与艺术的关系切入,回顾了芦苇如何从写作类型片《疯狂的代价》起步,直到创作出《霸王别姬》的编剧历程。该文反响异常热烈,两位老师也一发不可收,延续上次谈话的话题,又做了一次深入访谈,从芦苇《霸王别姬》之后的从影经历开始,回顾了他过去十五年的职业生涯,谈话内容侧重电影编剧技巧,包括几部未能面世的电影剧本。 《我是六零后》是荆方女士的图文作品。在审校过程中,几位老师均表示,写的文字比画的画儿好看。等书印出来——这些绘画全部彩印,看到的人又说,画得真好看。 好看的并不是作者的功底,而是画中无所不在的生活细节。 北京奥运会期间,画家苏坚为四位奥运民工入画。他把画作取名为《他们》,他希望强调的是——这些民工被
本书收入《耿谆的家与国》一文作者两度从北京赶赴河南襄城,却把目光的焦点有意投向了那些有影响事件的背后。对这位老人来说,在“花冈暴动”、“花冈索赔案”这些耀眼事件之外,还有着太漫长的幽暗岁月,它们默默地流淌在那些重大事件的光影里,静静地等待有人来涉足。 《胡同今昔》记录的是建筑的消失,街道的消失,风景的消失,而《祥德路二弄》一文,记录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上海的弄堂生活,细致入微而又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达奇珍老师的笔下,更为难得的是,她记录的是那种生活被消灭的过程。 本套丛书包括:《读库 0802》、《读库 0803》、《读库 0804》、《读库 0805》、《读库 0806》。
《中国弹起》一书通过长城、兵马俑、浑天仪、敦煌石窟、故宫及鸟巢六个场景,象征中国国家概念的出现、制度的建立、四大发明为主的文明的高度、中外文化交流、盛世皇家气派,以及奥运梦想实现和新中国的崛起。这将是本以立体形式呈现、宣传中国国家形象,弘扬中华文化的创意之作。本书内容及表现形式独特,主要定位于礼品书、政府对外交流宣传用书,读者对象主要为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有礼品赠送需求的读者、对立体书设计感兴趣的读者和收藏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