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饮录”由成语“拣饮挑食”而来。由古人期许君子养身处事有所挑拣,延伸出品赏葡萄酒所该具有的“挑剔”心态。从酒、季节、酒庄、酿酒师,甚至到杯器、温度、食物、场合等,都需要仔细斟酌、用心计较,才能细细品味出每一滴珍醇佳酿的美好。这本作者自嘲为“挑挑拣拣而饮,零零落落而记”的新作,带着我们徜徉于葡萄酒精致文化中,就像一位炼金术士一样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玄妙、深刻而又处处充满惊喜的神秘国度。这位葡萄酒炼金术士在承接“大法官”重担之后,再不见这类精彩文字,下一本书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愈发显得眼前这本书的珍贵。叹息之余,让我们一起为这本难得的好书举杯,祝大家能够体会缝合撕裂、灵肉合一、物我相融的葡萄酒之美,祝大家身心健康。
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这其中就包含了以都匀毛尖茶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阐述了黔南茶叶生产的历史地理演变。归纳了黔南茶文化所拥有的14种类型及其具体表现,并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展现了黔南茶文化的地域分布。提出弘扬黔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应该强调茶文化与传统茶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结合,加强茶文化产品的传播和营销等途径。并以都匀毛尖茶节为例,利用自身独特的茶文化进行了旅游活动产品创意构想。
《福建茶文化读本》搜集了大量详实的图片和民间珍贵的连环画,用通俗活泼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脉络和喝茶的基本常识;介绍了福建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对福建特色茶类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茉莉花茶和其他特色茶进行逐一展示;分别对福建茶中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纳和详述;讲述了闽茶民俗文化的传承,介绍福建茶文化有趣的民风民俗和闽茶老字号百年沧桑的故事;真实再现闽台之间因茶结成的深厚茶缘,闽台茶缘同根和当代互利交流;还用大量的史实介绍了闽茶对外交流、闽茶对世界的影响等。《福建茶文化读本》兼具科学性、真实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将人文社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老少皆宜的普及读本,可以很好地向社会大众传播福建茶文化。
《杭州茶史》作者搜集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抓住杭州茶史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叙述了从隋唐到现在的杭州茶的发展历史。
这本《中华茶艺(上)》,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站在中华茶艺传播和交流的角度,审视中国茶艺的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和影响,力求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显示和还原;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有关茶艺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中华茶艺的文化根源与流变,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本书中讲述的茶艺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既继承了现有的成果,又根据实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介绍和解读;依据中华茶艺的哲学理念与审美要求,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变”与“不变”的原则,对茶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硬性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本书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全面记述并总结了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起源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作了阐述,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既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
"无酒不成席”是中国人的普遍观念,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喜事儿还是丧事儿,不管是哥们儿还是陌生人,都会喝点酒表示高兴或表达悲伤。且酒涉及的范围甚广,不管是男性还女性,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小孩,都会与酒有所联系。可以说,酒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行为的各个角落。而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江湖人士、商贾巨甲都好酒,属于经久不变的一个饮品。但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东西方、沿海内陆所饮酒不同,行酒令不同,酒圈不同,酒文化更是区别甚大。要云老师就从酒文化的角度,解读各个地域的酒窖、酒圈、酒文化,深入解读"酒”这个复杂迷离的字,旨在道出一部分酒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