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本书分为关于《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此书的来源;此书的心理和宇宙论背景等。
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为瑰丽的东方文明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中国的风水文化,在21世纪的世界文明殿堂里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风水学在中国源远流长。风水又称形法、堪舆,是中国传统地质地理学、哲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集中反映在地理选址布局方面的艺术。几千年来,在这个充满智慧文明的国度里,人们结合地理环境、山川河流的变化,提炼五行、星象知识,吸收儒、释、道学的精华,打造了风水学这门伟大的艺术。在科学相当发达的今天仍被许多人关注、研究和运用。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风水与建筑生态学、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学科相结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是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的一门学问。
《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系列之一。揭开风水面纱,传承华夏文明。风水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文的学问。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美学。 古代贤哲在建筑实践中,处初追求美的效果,从住宅到宫殿,从坟茔到陵寝,都体现了美学思想。许多经典的风水杰作,都体现了“天人相类”、 “万物归一”“天人合一”的意境。
唐代不仅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久负盛名,也以风水研究成就卓著令人瞩目。本书作者从风水入手,描述唐代帝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文笔流畅,涉笔成趣,图文并茂,既给人艺术享受,又颇具文史价值。
本套装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2006年1月刊与2007年2月刊合集。2006年1月是风水专辑,风趣探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2007年2月,以“姓氏”为主打,认为姓氏是中国珍贵的遗产。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 一本记录中国60年的杂志,一种“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精神传承,一个亲近自然、回归内心的倡导者。传播科学、记录中国,将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和世事变迁真实地记录并留给历史。我们所倡导的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和感知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上千万读者,他们冲出城市、投入山水之中享受着阳光、雪山、森林、江河、高原等等带来的无以伦比的生命体验。
本书分为关于《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此书的来源;此书的心理和宇宙论背景等。
相宅文化长盛不衰,江湖术士遍布民间,而今科学解读的相宅书却难得一见。《宅经》,旧题《黄帝宅经》,是中国古代流传广的相宅书之一、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经典。其内容分为《序》、《总论》、《凡修宅次第法》、《阳宅图说》、《阴宅图说》五部分,按二十四路述说阴阳之理,说明住宅吉凶;讲述方位顺序与各种忌讳;以《周易》文王八卦方位之说为基本制图原则,参以天干、地支说,论述阳宅与阴宅八个方位的“吉凶”休咎。 此次我们约请研究相宅文化多年的王玉德先生,以《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收录的《黄帝宅经》为底本,参考了其他版本,注释详细,翻译流畅,点评科学,大量精美插图穿插其间,并附录介绍了中华民族住宅文化常识。
《一百二十年阴阳通历》属阴阳合历的读本。本书在每一年的标题下面,首先开宗明义,简明地介绍当年的物象运程。这是从《四库全书》的历算成果中摘录下来的,其中一些术语为古时旧称,虽有唯心之名,但无巫术之实。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民间尚在流行,因此姑且保留。诚然,有些东西我们至今未能以科学的道理加以解释,但却是古人长期积累的结果,属经验之谈。至于它的准确率如何,尚待我们去核对验证。 本书以日历建制,每日一格。以阳历领先,再配以阴历、星期、干支、五行、踏建、天星与之互相对应。这样,每一日的内容就达7项之多。这是民间用历的基本要求。民间用历的习惯,内容是多方面的,既看年象,又看月象;既看节气,又看时日。有的用来算农事,有的用来记生辰;有的用来合八字,有的用来打流年,等等,不胜
700年前一个风清日丽的早晨,鹅卵石古道上马蹄声声。 有位何姓的世家之子,离开武义县城的深宅大院,迁居到1 0公里外一个山环如郭的小山村。他的到来,使这里逐渐变成幽邃如洞的名门望族聚居地。这个秀丽的小山村,就是郭洞。 如今,郭洞被誉为“江南风水村”;它同安徽省西递、宏村,江西省流坑等11个古村一起,被国家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本书带我们走进古韵森森的郭洞,就似走进神秘的历史深处—— 本书图文并茂,对旅游爱好者、旅游行业导游、研究地方人文历史的人士都有参考意义。
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不过,有几个问题,宜把招呼打在前面。 首先是“风水”性质的争议性。1980年出版的《辞海》给风水所下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二十年后的《辞海》修订版,基本表述照旧,只是将“旧中国”的“旧”字省掉了,认可了新中国创立五十年以后的今天,风水现象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主流认识。但同时也另有一批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羽佳、方人也:《科学看风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是迷信就该破除批判,是科学自当提倡推广。然而现在有
1971年7月26日凌晨4:30分,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在三级火箭的巨大推力下,终于挣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轨道。宇航员爱德宁看到了埃及的金字塔,看到了中国的长城。突然,他在婉蜒的黄河旁发现了九个一字形排开的黑点,他认定是红色中国的秘密武器,并立即拍照向总统报告,这份绝密报告经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的技术处理一直送到了正在戴维营休假的尼克松总统手中。这份来自太空的报告着实让五角大楼忙乎了好一阵子。 斗转星移,十年之后,爱德宁随着批踏上神秘国土的游客领略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之后,便提出要去东经107°38′、北纬34°的地方去看一看。狡黠的爱德宁自认为中国政府是*不会答应他这种身份的人去“那个地方”的,但当他站在整齐排列着二十多座帝王陵墓的渭北高原上,才如梦方醒,那太空拍到的“九个小黑点”不是发射架和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