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它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大德也竞皆用香、爱香、惜香,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上层社会也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中国香文化》是*部全面系统地叙述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我国香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从香文化的发展史入手,寻觅支撑其不断延续的理论体系,以及香药、香具、诗词文章等香文化的基本内容,比较详尽地梳理出了我国香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自2008年出版以来,深受文化界和香学界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严谨,补充了以前尚未涉及的新内容。而且此次出版是彩色版,书
《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涉及诗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范畴;总结了唐宋诗歌的创作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宋诗如何超越唐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奖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砺锋等先生好评,二十多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读书。
《名伶访问记》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报纸、杂志上登载的一些著名京昆剧演员访谈的编集,其中也有许多前辈京剧演员如田桂凤、侯俊山、龚云甫、陈德霖、王长林、高四宝、裘桂仙、王琴侬、时慧宝、钱金福、尚和玉、金仲仁、王凤卿等。访谈主要内容为被采访演员的家族历史、表演轨迹、表演剧目、表演技术、表演理念等方面的阐述,涉及梨园掌故、皮黄历史、演员修养、职业精神、剧目编排、科班教育、戏班管理等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京剧名演员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理解的认知维度,许多理念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是建构当代京剧学很好的参考材料。 本书内容极具史料价值,珍贵性不言而喻,伶人自身,脱下戏服,现身说法,传递出的信息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一些名伶,如田桂凤、程继先、马连良,他们对戏曲表演理念的认知与实践,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 “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
中国传统插花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内涵深邃,绚丽迷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分甲、乙两篇。甲篇 花之情 ,介绍中国花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用花风俗等。乙篇 花之艺 ,介绍插花技巧,包括花器,斋花、堂花,花朵、花枝姿与形、情态,折枝、团花、供果、聚景等造型,文人、宫廷、青少年、佛式、道式插花的不同文化内涵,构图等。全书注重归纳传统插花造型技巧与内涵的多样性,彰显民族特色,反映传统插花艺术情境之美。 本书特点:深入发掘历代文史资料,对中国花文化与插花史、花器、花姿、花型、文化内涵、构图作了清晰描述,并收入大量插图,加上作者手绘的图解,以文配图,便于读者领会。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这是一部适用于高校艺术教学的。作者善于利用自身丰富的田野作业经验,对一个个艺术民俗个案进行了出色的解析,鞭辟入里,辞采并茂,很具有可读性,非常有利于教学之用,这在今天许多高校艺术理胜其情、大而无当的总体状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发扬的亮点。
敦煌日历,2023癸卯年再相逢。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大漠尽头的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眼千年。万万恒沙流淌于此,千千世界尽绘其中。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一整年不间断的沉浸式大展。日历选取来自敦煌的365个艺术切片: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有绿水青山气韵生动,也有一花一叶蕴藏禅意;有尊像的安然端庄,也有飞天的飘逸轻盈;有凤鸟纹、莲花纹等藻井图案,也有山间野兔、空中飞廉、衔枝孔雀等珍禽走兽;义嘴笛、箜篌、弯颈琴让妙音穿越时空,塔院、亭台、配殿、城阙等传统建筑富丽庄重;涵纳风、雨、雷、电的奇妙幻境,重现嬉戏、婚嫁、郊游、耕作的生活百景。每页配以专家解读,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
敦煌日历,2023癸卯年再相逢。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大漠尽头的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眼千年。万万恒沙流淌于此,千千世界尽绘其中。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一整年不间断的沉浸式大展。日历选取来自敦煌的365个艺术切片: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有绿水青山气韵生动,也有一花一叶蕴藏禅意;有尊像的安然端庄,也有飞天的飘逸轻盈;有凤鸟纹、莲花纹等藻井图案,也有山间野兔、空中飞廉、衔枝孔雀等珍禽走兽;义嘴笛、箜篌、弯颈琴让妙音穿越时空,塔院、亭台、配殿、城阙等传统建筑富丽庄重;涵纳风、雨、雷、电的奇妙幻境,重现嬉戏、婚嫁、郊游、耕作的生活百景。每页配以专家解读,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著名皇家园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要职责为:完整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休闲教育场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同时负责公园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园绿地管理,公园游览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植物裁培与养护,挖掘公园文化内涵,合理利用颐和园文化价值。《颐和园日历2025》是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办的科普性作品,结合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年一本,2025年日历主题为“桥影流虹”。
本书由我社与中国茶叶博物馆继续合作出版。本书的主题是白茶,图文结合,言简意赅,专业内容、科普表达。本书以月构建内容,以周、日为单位,每日介绍一个知识点,全面介绍中国白茶的文化历史、科技知识,解答读者对饮用白茶方方面面的疑问,如什么是白茶,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白茶发源地,全国白茶产区及出产的白茶,白茶区域品牌,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的冲泡、品饮,关于老白茶、新工艺白茶、再加工白茶,以及白茶的储存、年份白茶、调饮白茶、白茶美食等。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唐诗之美日历(2019),收录唐诗180余首,另搭配唐宋以来传世名画180幅。随四季变化选取相关诗作,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与一些传统节日,更是精心选配相应诗作及画作,以助读者感受古代日常生活的节律。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俯书写的「心经」墨迹。原作为手卷,乾隆时入清宫,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二十八点八厘米,横十点八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写经,均为楷书。而赵孟俯的这件行书「心经」,被人称为写经史上的一个创例,也是赵氏行书代表作之一。明代王穉登在册页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心经乃为中峰和尚写,圆融秀逸,若游戏三昧,不缚戒律而超然入圣,非平时他作所及。」编者将这件「心经」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同时,还放大印出单页,供读者欣赏。
刘光华、黄怡祯、王昆撰文的《矿物日历(2019-2020跨年版)(精)》为广大读者呈献了34个国家、160种矿物晶体的380幅精美的图片。这些照片都由靠前有名矿物、宝石摄影大师Jeff A.Scovil 和Joe Budde精心拍摄,并由知名地质学家刘光华教授、矿物学家黄怡祯博士及其团队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矿物的知识与产地、用途和趣闻。本《矿物日历》欲带你穿越亿万年的光阴,解读地球的奥秘,让你面对面地欣赏矿晶的鬼斧神工、领略大自然的旷世神奇。 匠心独具的设计风格、新颖的跨年版本,本日历集科普性、艺术性、实用性、观赏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让读者在享受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时,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拓展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提升对天然艺术的欣赏品味,进而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矿物之美专享、不可复制、老少皆宜、优选共享!拥有她,是你不同凡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 国学 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 传统文化 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 国学 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 传统 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 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 优雅 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
《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多、*全、*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旅行的时候你听什么?《画中听乐:2024年日历》开启中国音乐漫游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城市原创插画,与我们一同潜入画中云游祖国山川湖海,听着沁人心脾的民间音乐去旅行,开启五十二场有音乐相伴的城市漫步。每周到达一个旅行目的地,通过文字向读者分享该地域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推荐一首具代表性的地方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透露着地方气质,各地音乐特有的音调、节奏、方言、文化可以带给你对这座城市历史人文最直观的感知,感受源自中华民族最亲切的感官治愈。2024年,在日历书上留下属于你的中国音乐漫游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