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它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大德也竞皆用香、爱香、惜香,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上层社会也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中国香文化》是*部全面系统地叙述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我国香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从香文化的发展史入手,寻觅支撑其不断延续的理论体系,以及香药、香具、诗词文章等香文化的基本内容,比较详尽地梳理出了我国香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自2008年出版以来,深受文化界和香学界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严谨,补充了以前尚未涉及的新内容。而且此次出版是彩色版,书
《名伶访问记》是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报纸、杂志上登载的一些著名京昆剧演员访谈的编集,其中也有许多前辈京剧演员如田桂凤、侯俊山、龚云甫、陈德霖、王长林、高四宝、裘桂仙、王琴侬、时慧宝、钱金福、尚和玉、金仲仁、王凤卿等。访谈主要内容为被采访演员的家族历史、表演轨迹、表演剧目、表演技术、表演理念等方面的阐述,涉及梨园掌故、皮黄历史、演员修养、职业精神、剧目编排、科班教育、戏班管理等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京剧名演员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理解的认知维度,许多理念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是建构当代京剧学很好的参考材料。 本书内容极具史料价值,珍贵性不言而喻,伶人自身,脱下戏服,现身说法,传递出的信息领域非常广阔。特别是一些名伶,如田桂凤、程继先、马连良,他们对戏曲表演理念的认知与实践,
《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涉及诗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范畴;总结了唐宋诗歌的创作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宋诗如何超越唐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奖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砺锋等先生好评,二十多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读书。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 “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
中国传统插花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内涵深邃,绚丽迷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分甲、乙两篇。甲篇 花之情 ,介绍中国花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用花风俗等。乙篇 花之艺 ,介绍插花技巧,包括花器,斋花、堂花,花朵、花枝姿与形、情态,折枝、团花、供果、聚景等造型,文人、宫廷、青少年、佛式、道式插花的不同文化内涵,构图等。全书注重归纳传统插花造型技巧与内涵的多样性,彰显民族特色,反映传统插花艺术情境之美。 本书特点:深入发掘历代文史资料,对中国花文化与插花史、花器、花姿、花型、文化内涵、构图作了清晰描述,并收入大量插图,加上作者手绘的图解,以文配图,便于读者领会。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敦煌日历,2023癸卯年再相逢。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大漠尽头的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眼千年。万万恒沙流淌于此,千千世界尽绘其中。专家团队数十载潜心修复临摹,精选绝美壁画与彩塑作品,打造一整年不间断的沉浸式大展。日历选取来自敦煌的365个艺术切片: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有绿水青山气韵生动,也有一花一叶蕴藏禅意;有尊像的安然端庄,也有飞天的飘逸轻盈;有凤鸟纹、莲花纹等藻井图案,也有山间野兔、空中飞廉、衔枝孔雀等珍禽走兽;义嘴笛、箜篌、弯颈琴让妙音穿越时空,塔院、亭台、配殿、城阙等传统建筑富丽庄重;涵纳风、雨、雷、电的奇妙幻境,重现嬉戏、婚嫁、郊游、耕作的生活百景。每页配以专家解读,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集字圣教序》集字圣教序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余字,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虽为集字成篇,但布局工巧自然,韵调一致,与一气写就几无二致,可以说是集字成碑的杰作。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这套题为《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丛书选的是蔡国强、许江、邱志杰等四位艺术家,四人都是闽籍。 许江自1989年从德国留学归来,便以令人惊讶的勤奋连续出示新作,除了国内各类学术展览之外,他先是参加了第24届圣保罗国家馆双年展,接着又到柏林办了个展。他的影响实际还不在于自己的绘画。他多年来以艺术学人的身份参加学术讨论、组织活动,例如担任中国油画学会各种展览的评委,2001年他到新加坡参加与今年卡塞尔文献大展总策划奥克维的对话,今年又担任2002上海双年展的艺委会主任,都使他成为当代艺术论坛上不可或缺的发言者。他执掌中国美术学院以来的努力,则进一步使他经常成为艺术界谈论的焦点人物。
这是一部适用于高校艺术教学的。作者善于利用自身丰富的田野作业经验,对一个个艺术民俗个案进行了出色的解析,鞭辟入里,辞采并茂,很具有可读性,非常有利于教学之用,这在今天许多高校艺术理胜其情、大而无当的总体状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发扬的亮点。
刘光华、黄怡祯、王昆撰文的《矿物日历(2019-2020跨年版)(精)》为广大读者呈献了34个国家、160种矿物晶体的380幅精美的图片。这些照片都由靠前有名矿物、宝石摄影大师Jeff A.Scovil 和Joe Budde精心拍摄,并由知名地质学家刘光华教授、矿物学家黄怡祯博士及其团队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矿物的知识与产地、用途和趣闻。本《矿物日历》欲带你穿越亿万年的光阴,解读地球的奥秘,让你面对面地欣赏矿晶的鬼斧神工、领略大自然的旷世神奇。 匠心独具的设计风格、新颖的跨年版本,本日历集科普性、艺术性、实用性、观赏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让读者在享受图文并茂的视觉盛宴时,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拓展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提升对天然艺术的欣赏品味,进而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矿物之美专享、不可复制、老少皆宜、优选共享!拥有她,是你不同凡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俯书写的「心经」墨迹。原作为手卷,乾隆时入清宫,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二十八点八厘米,横十点八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写经,均为楷书。而赵孟俯的这件行书「心经」,被人称为写经史上的一个创例,也是赵氏行书代表作之一。明代王穉登在册页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心经乃为中峰和尚写,圆融秀逸,若游戏三昧,不缚戒律而超然入圣,非平时他作所及。」编者将这件「心经」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同时,还放大印出单页,供读者欣赏。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以已具有一定汉语基础(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的外国学习者和读者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古琴知识、介绍古琴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古琴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特质及相关文化观念的阐释,帮助学习者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提高其汉语阅读能力。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内容包括正文和附录(词汇索引表)两部分,另附古琴曲欣赏数字化资源。正文的每一章分为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两个模块。基本内容主要是介绍古琴知识和古琴文化,并对关键文化词语(包括专有名词)加以注释。拓展内容包括故事会、琴曲欣赏和拓展活动。故事会讲述与古琴文化或琴曲背景相关的故事;琴曲欣赏选取经典琴曲,介绍其演奏方法和背景知识;拓展活动主要考察学习者对古琴知识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发散与思考。
熊猫摄影日历不仅收录了大熊猫吃喝玩睡的精彩瞬间,展示了可爱熊猫慢节奏、没有烦恼的生活,还有每日一句躺平文学,让人们看到每日翻时开心一刻,松弛感拉满。将大熊猫照片与节日、节气大致对应,读者不仅可以应时、应季感受大熊猫生活,也能享受到可爱熊猫的“陪伴”。反面是周历+便笺,轻松做计划。还有熊猫名字、所在地,轻松找到心上熊。配备好玩的熊猫“放轻松”转盘和好摸的毛绒熊猫头挎包。
本书由我社与中国茶叶博物馆继续合作出版。本书的主题是白茶,图文结合,言简意赅,专业内容、科普表达。本书以月构建内容,以周、日为单位,每日介绍一个知识点,全面介绍中国白茶的文化历史、科技知识,解答读者对饮用白茶方方面面的疑问,如什么是白茶,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白茶发源地,全国白茶产区及出产的白茶,白茶区域品牌,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的冲泡、品饮,关于老白茶、新工艺白茶、再加工白茶,以及白茶的储存、年份白茶、调饮白茶、白茶美食等。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是摩崖刻石,正文阴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每字约四厘米见方。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有浑厚气韵,气魄宏大。《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郁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而《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西峡颂》碑文和书法均
中国传统颜色缤纷七彩,色泽涵盖领域宽广细腻,且各色又分别传递不同的思想和意义。《中国颜色》在烂漫迷人的色彩世界中,挑选出一百种自古流行至今,依旧发挥极大影响力,以及仍活用于现代华人社会生活的重要颜色;并对每种颜色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应用特色,以至在政治、社会、文化上的含义进行系统式解读。 为了介绍及阐述的方便,《中国颜色》引用了现代色彩学理论中的基本专有名词加以辅助说明,并附上每种颜色的彩印色票以供示范参考,标示出各种色彩的四色混合调色比例,以方便读者辨色鉴赏,同时了解中华色彩的知识,感受东方传统色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