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开始,随着日本和中国交往增多,发展出了商务汉语需求和言语社团汉语的需求,如御幡雅文根据句曲《生意筋络》改写了《燕语生意筋络》(1903年)、北边白血编译《燕京妇语》(1906年)、《中国话》(作者和时间均不详)、善邻书院编辑的《急就篇》(时间不详)和宫岛大八的《官话续急就篇》(1935年)。同时,和日本交往的密切的中国人也编写、改编了一系列北京官话课本,包括金国璞编写的《虎头蛇尾》(1906年)和《华言问答》(1903年)以及昭和时期李俊漳编写的《中等官话谈论新篇》(1937)。本卷对以上原书重新录入整理,并加以校释。
本书将声景生态的概念引人史料研究领域,介绍了声景生态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论述了声景生态的原生性,讨论并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以及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等问题。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声景观研究、设计与规划人员,有声史料研究人员,以及与声景生态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百年黑水城/黑水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对黑水城及其研究情况做了概括。全书分四章来阐述黑水城的发掘过程历史价值,有关黑水城的研究现状,黑水城出土的文献文物,等等,是西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一定学术价值。
画家刘洪宽先生怀着对老北京的深厚情感和对古都的热爱,花甲之年,创作了这幅50余米的国画长卷《老北京风物图卷》。他凭借儿时记忆,实地写生和查阅历史资料,由南到北,再现了老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情风物,历经五年心血筑成,令人敬服。他笔下的老北京古韵犹存,街道商铺、行人市景与老城门城墙交相辉映,这可谓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可以“触摸历史”的宏大画卷。 画家作者知我60多年来,一直为古都的保护奔走于占城内外、大街小巷和中轴线上,与古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几句知语感言,权以充之,并借以为画卷出版之祝贺。至于画中的精美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请高明观者自己去观赏和评说,在此不作多赘。
本书将声景生态的概念引人史料研究领域,介绍了声景生态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论述了声景生态的原生性,讨论并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以及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等问题。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声景观研究、设计与规划人员,有声史料研究人员,以及与声景生态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主要内容包括: 保护神(护法神)的形貌;护法神的分类、形貌和标志;出世间护法神;班丹拉姆女神; 太黑护法;多闻子、丑身、宝藏神;阎王及其相关的神灵;姊妹护法神;白哈尔及其伴神;金刚具力神;大梵天神;善金刚;居士白毡神;载乌玛保与“赞”系神魔; 长寿五姊妹及其相关的女神;山神;地方保护神;厉神;战神;供品与圣器;垛”及其施“垛”仪式;护法神崇拜。
《东城记余(外六种)》汇辑了《东城记余》等七书,均属纪事类著作。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杭城地方掌故的。杨文杰《东城记余》记载了位于杭州东城的南宋以来诸多坊巷、僧庐、道观的历史及其掌故;丁丙《北郭诗帐》记载了杭州湖墅一地历代掌故、风俗、民情;汪孟销《龙井见闻录》则记述了西湖龙井及其四周景物和见闻;胡敬《定乡杂著》记载了城南定乡之风土、人情、民俗。二是关于杭州文物古迹的。余懋橾《杭郡庠得 纪事》记载了其在杭州府学获得苏轼《表忠观记》残石的经过及文人对此事的题咏;万斯同《南宋六陵遗事》乃是对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陵在元初遭盗掘,当时是哪些南宋遗民参与了收集诸帝遗骨之事的历代材料收集及考辨;重修岳陵事务所编写的《重修浙江西湖岳忠武王庙墓徵信录》是对一九二〇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系2019年11月“北京·绍兴文化周”期间,特展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珍本古籍展品基础上,编选增辑的越地文献精粹。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学术脉络为纲,以古籍珍本为载体,力图通过展示历代先贤著书、郡人刻书、名家珍藏,来呈现古今绍兴的文明演进和学术延昌,彰显绍兴历史文脉的传承有绪。 收录1949年以前书写或出版,以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存在的古籍共157种。其中105种为国家图书馆藏品;42种绍兴图书馆藏品;6种浙江图书馆藏品;2种上海图书馆藏品;2种私人藏书家藏品。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共设六大篇章:先秦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各章设立主标题,下有小序解题。每章下按侧重分设若干主题小节,共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系2019年11月“北京·绍兴文化周”期间,特展于国家典籍博物馆“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珍本古籍展品基础上,编选增辑的越地文献精粹。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学术脉络为纲,以古籍珍本为载体,力图通过展示历代先贤著书、郡人刻书、名家珍藏,来呈现古今绍兴的文明演进和学术延昌,彰显绍兴历史文脉的传承有绪。 收录1949年以前书写或出版,以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存在的古籍共157种。其中105种为国家图书馆藏品;42种绍兴图书馆藏品;6种浙江图书馆藏品;2种上海图书馆藏品;2种私人藏书家藏品。 《宛委琅嬛:越地文献精粹》共设六大篇章:先秦至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各章设立主标题,下有小序解题。每章下按侧重分设若干主题小节,共
《晋商文化旅游区志》中山西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优势和价值,在于久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与雄奇壮美的山岳风光同样丰富出色,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形成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并存并重的高格调、高品位,历史之旅与生态之旅一举两得的高享受、高价值,可以充分满足旅游者求美、求知、求异的需要和渴望。
《人文山东》以山东文化传统为主要内容,简要、地梳理了山东文化传统形成的地理因素、发展历程、涌现的精英人物和主要文化载体,提炼了人文山东的精髓要义,突出了山东文化传统中的“情义”内核,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东文化的气质神韵和山东人的精神品格。在突出提炼山东人文要素和精神特质的同时,亦注重与海外读者对接,穿插精讲了一些文化故事,体现了故事性、趣味性。
明治时期开始,随着日本和中国交往增多,发展出了商务汉语需求和言语社团汉语的需求,如御幡雅文根据句曲《生意筋络》改写了《燕语生意筋络》(1903年)、北边白血编译《燕京妇语》(1906年)、《中国话》(作者和时间均不详)、善邻书院编辑的《急就篇》(时间不详)和宫岛大八的《官话续急就篇》(1935年)。同时,和日本交往的密切的中国人也编写、改编了一系列北京官话课本,包括金国璞编写的《虎头蛇尾》(1906年)和《华言问答》(1903年)以及昭和时期李俊漳编写的《中等官话谈论新篇》(1937)。本卷对以上原书重新录入整理,并加以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