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它们是我省文旅资源中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是山西独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明珠。作者从古城的溯源及历史演变角度出发,用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铺展古代古城、县治、民居等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文化风韵,带领读者感受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世界文化遗产在山西:平遥古城》我们将力争以精美的画册形式,精细的三维剖切图,全面呈现世界遗产完整的镜像,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字,凝练地、深入浅出地,全面审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人文意蕴。
《于右任卷》选录了于右任先生的诗词文选之精华。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一生情系祖国,自青年时期即投身民主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统治,反对列强侵略而不辞辛劳,早年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曾先后创办复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为救国救民培养人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交通次长,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他的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敬仰。《于右任卷》按文集、诗集、词集、曲集分类,以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于右任先生生平的主要代表作品。
临县乡土文化虽然尚未登上“世遗”之大雅之堂,但“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大唢呐吹打乐”亦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临县社会民俗、生产生活方式、方言俗语、节日礼仪等方面,对临县的各类民风民俗作了翔实的记载,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精华,是一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图文并荗的民俗专著,对临县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具有悠久和优美自然景观的旅游圣地——晋祠,对有代表性的数十处风景名胜,殿堂楼阁如圣母殿,难老泉,铁人、铁狮等作了生动介绍。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了
《山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山西省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摄影图片不但可以让人直观地了解“古村落”这个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产,而且对摄影爱好者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对旅游爱好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