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
筛选:
    • 怎样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98 条评论 )
    • 任初轩 /2023-03-20/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主题,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相关文章,内容包括: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如何使非遗获得更好的权益保障,等等。除相关理论探讨外,本书还附拓展阅读,以具体事例,如中国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方非遗的发展等,进一步论述了怎样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本书理实结合,具有较强可读性。

    • ¥31.2 ¥48 折扣:6.5折
    • 看见非遗:2024非遗主题日历(纸上的非遗馆 读非遗 品山西文化 非遗文化走入“百姓家”)
    •   ( 48 条评论 )
    • 刘小旦夏慧文郭瑞凡 /2023-10-01/ 北岳文艺出版社
    • 《看见非遗》从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以时令、节气中的山西民俗为线索,每周解读一个非遗项目,一图一文,52个非遗主题最终汇成一个 纸上非遗馆 。待日历用完,读者不仅了解了山西非遗,更体会到非遗保护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读者对于山西非遗生态和黄河文化的关注。为将独具风韵的山西非遗艺术活态展示,日历在非遗项目展示序列、编辑体例等方面与时令、节日、民俗等紧密结合,将剪纸、雕刻等非遗技艺元素引入日历的设计,以期凸显三晋文化之精髓,更展现三晋风物之灵动。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 ¥49 ¥98 折扣:5折
    • 叫好 梨园百年
    •   ( 24 条评论 )
    • 张永和 /2022-10-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京剧评论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分为 戏里戏外掌典故 台上台下有讲究 重溯百年京剧史 再忆大师传风骨 四篇,以京腔讲述,用老照片还原,图文并茂地探究《白蛇传》《红鬃烈马》等传统骨子老戏的来源历史,还讲述老戏班规矩传承、京剧表演的艺术内涵、老茶园看戏的讲究、梨园趣闻,梳理琴师、鼓师的百年传承历史,介绍《三打祝家庄》等新京剧的诞生,更再现谭元寿、刘秀荣等京剧艺术大师的成长之路。

    • ¥47 ¥98 折扣:4.8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灯彩
    •   ( 60 条评论 )
    • 李苍彦 程锦 /2021-10-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书是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之一,介绍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灯彩 。本书通过灯彩溯源概说、北京灯彩史略、灯彩与文化习俗、北京灯彩的品式及流派、北京灯彩的制作工艺、北京灯彩的传承、作品欣赏7章,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灯彩,尤其是北京地区灯彩的历史、相关文化习俗、品类、流派、工艺、传承脉络,以及代表作品。

    • ¥43.8 ¥68 折扣:6.4折
    • 阿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686 条评论 )
    • 杨福安, 王京娥著 /2013-09-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杨福安、王京娥编著的《阿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种。本书对阿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概况、历史源流到分布状况及生产工艺、产品规格、作用与价值等多个角度做了全面的叙述,并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另有生产工艺流程及分析若干,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 ¥30 ¥60 折扣: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   ( 141 条评论 )
    • 张兆林 齐如林 束华娜 著 /2017-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的总结、凝练和升华。全书从文化与科技融合角度,分别从理论阐释、机制建构和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融合创新、需求导向和社会保护为内容的机制体系及其实现路径。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举措建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实施建议。

    • ¥39.5 ¥79 折扣:5折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   ( 18 条评论 )
    • 王晋 著 /2019-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以档案学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从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建档保护的现实需要人手,系统梳理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总体思路,深入探讨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社会协同参与模式、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及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业务工作等问题。

    • ¥42.9 ¥78 折扣:5.5折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制作技艺·米振雄
    •   ( 88 条评论 )
    • 口述人:米振雄 整理人李昕桐 范雯 冯颖 /2015-12-18/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 是首套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口述史丛书,它旨在抢救整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历史资料(口述资料),使鲜活亲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并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米振雄亲自口述,涵盖了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昔日辉煌、传承脉络、工艺绝活、制作过程以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生命体验、历史变革。

    • ¥30.9 ¥48 折扣:6.4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非遗保护视域中的台州乱弹研究
    •   ( 19 条评论 )
    • 王小天 著 /2014-06-01/ 苏州大学出版社
    • 《非遗保护视域中的台州乱弹研究》取我国古老 戏曲剧种——台州乱弹为考察对象,将其置于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进行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 获取手资料的基础上,以相关图片、曲谱为佐证 ,综合运用音乐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方法 ,对其生态环境、历史源流、声腔特色、音乐本体、 表演特征、传人传剧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层考究, 并将其与温州乱弹(今瓯剧)、浦江乱弹(今婺剧)和处 州乱弹进行宏观的比较分析,还就其当下境遇、传承 发展做出理论层面的思考,编者王小天不仅揭示出台 州乱弹的内在神韵,也为进一步推进台州乱弹的理论 发展及实践传承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基础资料。

    • ¥30 ¥38 折扣:7.9折
    • 追太阳:萨满教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论(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
    •   ( 98 条评论 )
    • 王宏刚王海冬张安巡 著 /2011-10-01/ 民族出版社
    • 该书39万字,共十六章,章内容为中国萨满教的田野调查及其文化史价值,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人猿揖别的精神界碑:萨满教火崇拜,第三章内容为萨满教中的女性本位思想遗存,第四章介绍了萨满沟通人与神的宗教器物,第五章介绍了从萨满教中探索北方先民社会性的萌生与形成,第六章介绍了萨满教对初民性关系的初步规范,第七章介绍了萨满教的氏族崇拜,第八章为萨满教的演化:氏族的扩展与社会性内涵的扩大,第九章内容为萨满教中“人类”观念的更新,第十章为萨满教文化观念的主旋律——英雄崇拜,第十一章介绍了萨满教的社会伦理哲学,第十二章内容为萨满教中拉开的北方先民科学史的序幕,第十三章介绍了萨满教的原始自然哲学,第十四章主要内容为萨满教女神神系及其神话的文化史地位,第十五章介绍了萨满教中的人本主义的曙光,第十六

    • ¥48.7 ¥65 折扣:7.5折
    • 人类与遗产丛书·遗产:反思与阐释
    •   ( 57 条评论 )
    • 彭兆荣 著 /2008-12-01/ 云南教育出版社
    • “遗产热”、“遗产运动”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一个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对遗产的认识和实践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知识体系——遗产学:一门既关乎历史,又关乎现实的学科。之于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五十多个民族的国家来说,我们拥有古老、丰富的遗留和遗存;但之于我国的学科和学术研究来说,遗产学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 ¥39.6 ¥55 折扣:7.2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京西幡乐
    •   ( 29 条评论 )
    • 包世轩 著 /2014-0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具有萃取 南北之长、细致优雅和兼容大气的特点。 《京西幡乐》(作者包世轩)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丛书 之一。 《京西幡乐》从幡会起源、幡会表演形式、幡会 音乐、返回传承人等方面全方位介绍。

    • ¥44.2 ¥68 折扣:6.5折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
    •   ( 111 条评论 )
    • 陈静梅 著 /2016-05-0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静梅*的《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分别研究了传承人的人生历程与口述史、传承人的认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传承人的保护方法、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概况、行政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私权保护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反思和理论构建,*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在于传承人,需要政府、学界*加深入的田野调查,也需要不断完善理论研究加强对传承人保护的指导。

    • ¥30.3 ¥55 折扣:5.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双氏兔儿爷
    •   ( 56 条评论 )
    • 韩春鸣 编著 /2014-0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双氏兔儿爷》(作者韩春鸣)涵括北京兔儿爷各 类传说故事,民俗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双氏兔儿 爷》对传承人、传承谱系、传承特点、优秀代表作品 及其现状和未来作全方位展示,体现其工艺价值和学 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其所蕴含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点、文化积累作用及其传承价值 。

    • ¥43.5 ¥58 折扣:7.5折
    • 江南传统灶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兴灶头画代表性传承人赵生波作品集
    •   ( 56 条评论 )
    • 赵生波 著 /2020-07-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江南传统灶头画》中的作品是赵生波先生长期致力于保护与传承灶头画的突出业绩与创新成果,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艺术素养与较高的创作水准。全书通读下来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是由立体实物转为平面画卷鉴赏,更具艺术性;二是由单体局部转为分门别类图文集成,更显丰富性;三是创作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而灶头画艺术精髓则一以贯之,因而凸显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性。说起来惭愧,对家乡的灶头画没有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有感觉与偏爱。应海盐县非遗保护中心浦主任之邀,主要是基于本人从事非遗保护教学研究多年,感动于家乡人的真诚与厚爱,也理应为传承人的坚守坚持与匠心追求鼓鼓掌、喝喝彩。

    • ¥41.3 ¥60 折扣:6.9折
    •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京族哈节
    •   ( 17 条评论 )
    • 吕俊彪苏维芳 编著 /2012-09-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京族哈节又称“唱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京族三岛。本书从“哈节:一个京族人尽情欢歌的节日”、“京族哈节的传说: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哈节仪式:人神共娱的文化展演”、“哈节的‘哈’与‘歌”’、“哈节的‘祭”’、“哈节传统的守望者”、“哈节与京族传统文化的现实表征”、“哈节与全球化时代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八章七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了京族哈节这一民族传统节日。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再到对未来传承的展望,从组成元素到表现程序、表现手法再到对京族生活的延伸,基本涵盖3"080节所涉及的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此外,书中所收的京族人在哈节中使用的“史歌”、“民歌”,以及“迎神”、“祭神”、“送神”时的唱词和祝(祭)文等,均为源自民间的手资料,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搜集

    • ¥41.4 ¥60 折扣:6.9折
    •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   ( 27 条评论 )
    • 赵宏曹明福 主编 /2015-08-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我国高校中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本教材,也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荒之作。《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对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围绕着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问题,从总体状况、项目申报、文化符号、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世界非遗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全面客观,图文结合,雅俗共赏,信息丰富,是广大非遗爱好者、工作者系统了解和深入学习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读本。

    • ¥31.5 ¥42 折扣:7.5折
    • 中医针灸
    •   ( 34 条评论 )
    • 张立剑, 杨金生等编著 /2013-08-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护佑生民,厥功甚伟。中医学内容,涵盖诸多,体大义深,针灸乃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了人体相关部位之间的特定联系规律,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时,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剌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重视“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倡导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合理、动静结合、因时制宜等预防保健思想。针灸因其诊疗技法丰富,适应病症广泛,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中医针灸中包含的对于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等及其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知和表述形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

    • ¥35.2 ¥49 折扣:7.2折
    • 西和乞巧歌
    •   ( 5 条评论 )
    • 赵子贤 搜集整理,赵逵夫 注 /2014-07-01/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据文献记载,西汉之时宫廷中有乞巧风俗,东汉之时民间已有乞巧风俗,但关于乞巧歌的记载,史料缺乏。甘肃省西和县、礼县地处西汉水上游,为秦人发祥之地,自古有乞巧风俗,而且持续七天八夜,过去参加者限于未婚少女。 姑娘们在舞蹈的同时唱乞巧歌。每个时期的乞巧歌既有前代流传下来的,也有新编的,是少女的心声。 陇南学者赵子贤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在学生的协助下搜集、编成《乞巧歌》一书,分《风》《雅》《颂》三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抄本形式流传于陇南一带。二〇〇七年西和县被命名为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二〇〇八年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补列入“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书曾以线装书形式加以印行,引起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赵逵夫校注的《西和乞巧歌》今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并作了必要的注。书后

    • ¥39.3 ¥48 折扣:8.2折
    •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藤县舞狮技艺
    •   ( 19 条评论 )
    • 刘牧虹 等编著 /2012-12-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藤县舞狮技艺是广西桂东南地区流传久远的一种民间传统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2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数百支优秀狮队,带动藤县狮子走出广西,走出东南亚,走向世界。2010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藤县舞狮技艺的起源与依附条件、文化特征、价值、传承、保护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这项传统技艺,突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收有采青狮、高桩狮典型作品和套路共13部,以及著名狮队、舞狮技艺鼓乐谱,并附有高桩舞狮鼓点,同时还记述了各时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物及政府为保护传承这项技艺而采取的支持措施。作者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将这一流传千百年的民间传统技艺的艺术风采通过文字一一展现在我们眼

    • ¥41.4 ¥60 折扣:6.9折
    • 符号中国:文化遗产卷.物质(上)
    •   ( 27 条评论 )
    • 冯骥才 主编 /2008-03-01/ 译林出版社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未曾有过针对普通读者,将中国辉煌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读。鉴于此,译林出版社在长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符号中国》丛书,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呼吁各界重视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该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符号中国》精选数千张上自远古、下至当下具有公认的中华文化基因意义的“文化符号”的高清图片,从器具到食物、从风俗到礼仪、从人物到景观的方方面面,由专家以及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逐一进行权威解读,以这种形式向世界解读及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中国读者继承、传扬传统文明的渠道。该丛书中文版共6卷,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遗产等诸方面。

    • ¥45.9 ¥65 折扣:7.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