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中国近代史》(精装版)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在《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分七节讲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没有在工业革命大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在第二章,作者以《洪秀全与曾国藩》为题讲内忧内患,批评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王朝。在曾国藩领导湘军与洪秀全太平军交战的时候,中国又遇到了一次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依然无法战而胜之,只好受尽屈辱后开始一个新的历程,向西方学习。在第三章,作者专讲《自强及其失败》,实际上就是描绘从1860年开始的三十年洋务新政的全景。第四章即末尾一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中,用六节篇幅讲述1895年之后至1930年初期的中国政治史。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本书以考据推演与真相还原的态度解读颇具争议的唐朝开国故事,解码鲜为人知的唐朝开国史料,解密被后世误解误读的唐史事实。 本书从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临去世前倒述开来,讲述了隋朝末年国家动荡,各股割据势力蜂拥而起逐鹿中原的故事。故事以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为核心,以其与各方豪强势力在争斗中此消彼长的较量为半径展开叙述。从并州风云至太原起兵,从东征屈突通到西败薛举,从瓦解李密的瓦岗军一直到决战虎牢关,其间以颇多笔墨对风云人物如雄主窦建德、劲敌王世充、猛将尉迟敬德、名臣魏征、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摹写。 作品以战争讲述和人物描写双规并行,典籍史料引介与考古遗迹发掘互为佐证,以严谨的考据、周密的推演讲述了诸多被大家误解误读的历史史实,如所谓的 晋阳宫逼宫 事件之始末,
范荧、俞钢编写的《中国历史悬疑系列(先秦卷)》选入的98篇文章,内容从人类起源、三皇五帝到歧 舌国、商鞅之死,涵盖了先秦时期各个方面的历史谜 团。在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新研究成果,对这些谜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 理清思路,了解历史真相。有些谜团碍于现在掌握的 资料有限,虽然尚且无法得到直接的答案,但是作者 也将对该问题研究形成的各家观点一一列明并进行了 分析,一方面总结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启 发了后续者的思路。本书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可读 性强。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童年期,由于文字的缺席,使那段漫长遥远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作者从 历史的时空 这一自序开篇,以大量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将 神奇的三皇 迷离的五帝 半遮面的夏朝 及 写在甲骨、青铜上 的故事进行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述,将其间的人物、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故纸堆间的扁平人物变得饱满立体、有血有肉,也使丰富却相对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明朗,读来兴味盎然。在每章尾声处,作者均以提纲挈领的小结进行收束,简洁明快的总结使得读者对每个朝代的整体特点有了一个宏观印象。作品风趣不乏严谨,避开了深奥晦涩的理论与诘屈聱牙的行文,轻快明亮的叙述拨开上古历史交错杂沓的面纱,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追寻上古历史的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