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跟着唐博学历史》(全三册)是央视《百家讲坛》80后主讲人、清史泰斗戴逸先生关门弟子唐博写给大众的 中国通史 。本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从浩繁史料中提取一个个精彩历史小切面,循政治、经济、文化三重线索,形成具有纵深感的历史论述格局,梳理数千年中国古代史脉络。作者不仅讲解生动透彻,且提供了鲜有史料,让读者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建构起更新颖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秦汉肇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乃至中华文明的肇始和奠基 政治上,郡县制和分封制拉开了集权和分权的漫长较量;经济上,核心产业的官营与私营利弊并存,政策时紧时松;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形成文化大一统的趋势。 《唐宋转型》:隋朝昙花一现、盛唐国力空前、两宋积贫积弱都聚焦于中华文明的 转型 政治上,分权与集权
《历史不忍细看》由漓玉编
【内容简介】 《中国大历史(全二册)》将民国两位历史学家张荫麟及吕思勉的国史巨著对接,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张荫麟先生著,下册为吕思勉先生著。本书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随书附赠中国历代纪元表及中国历代创始人像(部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其中优秀者,往往既要史料翔实,又要文字优美,又或编写方法有独特创新。本套《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几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 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 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 而蒋廷黻先生则是近代史研究奠基人,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比如在写李鸿章的外交活动时,就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中国通史》自问世以来,梁启超、钱穆、熊十力、严耕望、顾颉刚、谭其骧、费正清、何炳棣、郭廷以、马勇、杨天石、雷颐、易中天等著名史学家无不推崇备至。 本次出版采用世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