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选自2005年至2019年6月刊登于《档案春秋》杂志的相关专题文章。以人民共和国70年伟大历程为轴,分上中下三篇,讲述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宏大历史和动人故事。其内容或系本人独*经历、首次披露,或赖档案史料的的细致爬梳,钩沉历史、还原史实,言而有据。文章或题材重大、主题突出;或角度新颖、论述精彩。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了解往昔岁月里前辈们的光荣与梦想、执着与牺牲。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研究,本书收入了作者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56篇论文(外加2篇访谈),并按照 新时代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新时代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阐释和总结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和宣传 等5个专题,加以分类编排。 作者认为,新时代以来的历史在新中国史中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新中国史的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的精神,进一步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审视和阐释国史,加强国史学科建设,为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
长江镇,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举世瞩目的人文学术重镇,中国建筑科学的摇篮。 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笔耕不轰的书案。 烽火战乱中,同济大学莘莘学子遮风避雨的浓阴。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五卷,起止时间为195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围绕1953年三大任务形成的主线,即《人民日报》本年元旦社论所指出的:“1953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于当时出版的《人民日报》、《新华月报》等,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选集》、《刘少奇选集》、《周恩来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和编写的《*文集》、《建国以来*文稿》、《*传》、《建
《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收入李孝聪教授撰写有关历史城市地理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14篇。内容涉及区域城市选址的规律、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中外城市形态的比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