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回忆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有关中国当代史的专著。分上、下两卷。分别论述了1949年到1956年间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部书是将个人的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被誉为“在我国党内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本书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讲述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情在中国的发展史。书名灵感来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作者从《牡丹亭》、艾伦 凯、厨川白村等作家作品中汲取养分,在民国名士身上寻找爱情的踪影。继上海书写与海外华人叙史之后,潘翎将视线投射到二十世纪中国爱情观的演变之上,探索中国传统中的 情 如何与西方浪漫爱交汇融合,揭开新式恋爱的洋洋大观。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 农业经济史三部曲 zui后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 内卷化 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红墙图志:毛泽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300余幅手泽东这段发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
本书记述了63位先进人物的故事,其中,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3人, 国家荣誉 获得者5人, 改革先锋 14人,还有若干院士、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等,他们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本书涵盖领域广泛,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63位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书写他们的伟大情怀与卓越贡献,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后两卷中的后一卷(即第15卷)。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966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其重点是对 *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谨慎、求实的研究。后*时代,继承人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所做出的巨大项献及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是本书的又一论述重点。同时,本书对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等,也分别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考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本书*后部分对台湾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和评析。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问题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为关心中国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的一切读者提供了一部弥足珍贵的参考书。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新华医院做护理员,后自学考入医生行列。1955年底结婚,1956年9月随家属调至山西省太原市新华化工厂,在该厂医务室工作。1957年9月调入太原市新建路门诊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与丈夫吕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长子吕伟然(小名大方)、长女吕大庆和次子吕大成。 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记账的习惯,且一直保持至现在。她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记录在册,日期、物品、价格一应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为我们留存了这批珍贵的家庭日常收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
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本书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已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 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图谱,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中国共产党在 两个大局 下塑造新时代文化的努力及所推动文化事业开辟的新局面与展现的新气象。守正创新,也是我们观察、研究、阐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视角。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本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初,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革命先辈们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勇于摸索、不断实践的奋斗精神。 本书文字简约,内容充实,严格按照当时事件发展脉络,客观记述,有闻必录,述而不论,对一般读者和专门研究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同龄人在海外求学、创业、生活的艰辛与奋斗。他们有的移居加拿大开启创业之路,有的来到美国摒除万难攻读医学博士,有的住在澳洲悉尼记录趣闻轶事,有的历经改行波折终成电脑培训师,有的留在日本专攻教育实践学,有的让中国民族舞蹈在北美舞台绽放,有的作为 映像诗人 用镜头完成传递中日文化的使命,有的从贵州前往澳洲历练成长后反哺家乡 每一个故事都书写了主人公奋斗与拼搏的历史,他们不仅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更在异国他乡传承中华文化,将中国的智慧与美德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海外华人的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更可以领略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魅力,这也将激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在追逐梦想时脚步永不停歇。
本书为某铁道学院节约检查委员会宣传组编印的三反快报,时间从1952年5月至8月、这套小报包括消息报道、通讯、文章、评论等,内容丰富。
本书从伟大建党精神的解读入手,分五个部分,即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与担当;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人民至上:克敌制胜的法宝;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的指导;道路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衢大道五个方面,用古今中外生动的案例,史论结合,探寻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和基因密码。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图文,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在海峡两岸分隔的七十多年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书从中央决策层面书写1949年到2019年间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事件,分析时代背景,记述来龙去脉,揭秘背后的故事,全面系统揭示台湾问题的缘由、过程、发展和走向。 全书分为五个主体章节,按照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展开:章,由军事对峙转向和平解放;第二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第三章,两岸交流的扩大;第四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五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书中讲述了许多决策和事件鲜为人知的细节,如: 炮击金门 背后的故事,围绕台湾问题与美国的外交斗争,国共两党高层间的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