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天、70个城市、百多处文化遗址,20000 多公里,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一场印度5000 年文明历史的狂野之旅。 55 天的旅程,涵盖了印度全境。 在这儿,郭建龙遇到了无数旅游者和印度人: 工程师、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汉,与他们一起睡过车站.吃过饭,说笑过、开心过、打闹过,在城市、农村、风景之间穿梭。 他一边重温印度伟大的历史文化,一边切实体会着印度的当下,在历史与现实间反复穿越,从印度历代王朝的兴盛与更替到纷繁多彩的各种宗教在印度的生发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展现印度 5000 年的历史与现实,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东印度公司曾主导英国与亚洲三百余年的贸易往来。它为股东取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为欧洲的收藏家提供了颇具科学、美学与文化价值的自然标本和人造珍品。一批又一批行政人员、士具和勘测员花费了大量时间,试图清点和理解印度的广阔国土、庞大人口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仅在加德满都谷地就发现了近 40 种哺乳动物和 120 多种鸟类,而在阿旃陀的洞穴中出士了5世纪的惊人壁画,在西瓦利克山脉发现了壮观的动物化石, 本书首次概述了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在收售、展示自然标本和人造物品(工艺材料、绘画和雕塑、武器、服装、珠宝和装饰品)宝库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非凡作用,为那些从未出过国的英国人展示了印度的形象和风貌。亚瑟:麦格雷戈讲述了这些非凡的发现和收藏背后的故事,也探讨了它们对英国本土的自然科学、商业、工业以及个人品味
阿富汗位于亚洲和中东的交汇处,几千年来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阿富汗是一个文化和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又因冲突、政治不稳定和人民大规模流离失所而分裂。在这部权威插图历史书中,乔纳森 L.李讲述了一个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动荡不安的地区的小型部落联盟如何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故事。 李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把当前阿富汗面临的冲突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并对西方关于这个国家先入为主的观念发起挑战。李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这个地区的君主统治和杜兰尼王朝,集中关注了该地区的每个统治者和他们在平衡部落、种族、地区和宗教的各个派系上所做的努力,进而考察了社会和宪法改革中的挣扎以及伊斯兰和共产主义派别的崛起。他通过考察波兰历史,阿富汗政府官员回忆录,英国政府和印度办事处档案文件,公开的中情局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 车书一统 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 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 历史 地理篇 ,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 考古 艺术篇 ,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本书由冯承钧翻译于1933年,全文采用 史书文体 。多桑版蒙古史共分为七卷:前三卷述成吉思汗至元亡的历史,后四卷专言伊尔汗国历史,并附带言及钦查、察合台两汗国。本书上册收录前三卷,下册收录后四卷。
本书对缅甸史前至独立时期的缅甸(史前-1948)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是继贺圣达《缅甸史》之后,又一部缅甸史力作。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中国实现印度洋战略和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通道,全面系统梳理缅甸通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缅甸发展演进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对推进中缅关系和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该成果为缅甸历史长时段研究,研究体例符合通史结构,各章节之间历史逻辑和层次较为清晰,文献资料引证较为丰富,使成果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学理性,成果信息量较大,有可读性和研究参考性,是国别史研究中较有分量的通史成果,对深入认识和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重要国家价值较高等。整体上来说,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缅甸通史类书籍唯有贺圣达的《缅甸史》,该书时间范围从远古到1948年缅甸独立为止,对于缅甸
中东位于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域,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明积淀。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诞生,掀开了中东历史的崭新篇章,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于仿佛被喧嚣的文明世界遗忘的沙漠瀚海,作为统治民族登上中东辽阔的历史舞台,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库尔德人亦于其后相继加入穆斯林的行列。来自东方的蒙古铁骑一度横扫西亚,阿拉伯帝国山河破碎,却催生奥斯曼帝国异军突起,其承载伊斯兰文明的传统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遗产长达600余年,直至在西方列强的蚕食和瓜分下寿终正寝。进入20世纪,诸多新兴主权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萌生成长,古老的波斯文明历经长达千年的风雨飘摇后焕发生机。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东终于踏上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然后历史之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
1899年仲夏,斯文 赫定开启了他的第四次亚洲探险,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神秘的东方圣城 拉萨。本书为作者对此次探险的全程记录,详细记载了他走过的6000多英里路程,让世人能够有机会一睹这次中外瞩目、影响深刻的探险之旅。探险从斯德哥尔摩开启,一路向东,经转奥什,翻越群山,抵达喀什,并试图从新疆境内进入西藏。在缺少足够资料的情况下,斯文 赫定同他的旅队一起在中国西域的广阔土地上缓慢前行,搭乘简陋的船只在塔里木河漂流前行,挑战 死亡之地 塔克拉玛干的沙海和酷寒,误打误撞进入罗布泊,学习当地歌谣 花了一年时间后,终于踏上了藏北的土地。 但是,藏北之旅并不顺利,一路惊险连连,进入拉萨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他和旅队不得不穿过大片未知的土地,回到罗布荒原,为再次进藏做准备。整夜的大风暴过后,一座消失已久的古城 楼
《莫卧儿帝国:从奥朗则布大帝时代到莱克勋爵占领德里》从社会、政治、宗教、种族、历史、地理、气候、环境、习俗等方面追溯了印度历*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由盛而衰的轨迹,详细描述了18世纪末期英国殖民印度前莫卧儿帝国的大乱局,客观地呈现了自1759年阿拉姆吉尔二世被谋杀到1803年莱克勋爵占领德里的大变局,以翔实的史料揭示了莫卧儿帝国如何在内忧外患 皇帝昏庸无能、国土四分五裂、宗教迫害严重、马拉塔人的崛起、阿富汗人入侵、英法等国殖民者的进攻中走向衰亡的。 《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以阿育王的一生为主线,援引在印度各处发现的阿育王时期的大量石柱法敕、碑文与洞穴石刻,以法显和玄奘等中国求佛者的游记为佐证,讲述了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232年孔雀王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理清了孔雀王国转变为佛国的历史脉络,对阿育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篇”,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篇”,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不论是贵重商品、动植物还是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以波斯为中介。本书系统详实地整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篇”,有关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篇”,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此书为我们看待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
中东位于亚非欧大陆的核心区域,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明积淀。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诞生,掀开了中东历史的崭新篇章,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于仿佛被喧嚣的文明世界遗忘的沙漠瀚海,作为统治民族登上中东辽阔的历史舞台,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库尔德人亦于其后相继加入穆斯林的行列。来自东方的蒙古铁骑一度横扫西亚,阿拉伯帝国山河破碎,却催生奥斯曼帝国异军突起,其承载伊斯兰文明的传统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遗产长达600余年,直至在西方列强的蚕食和瓜分下寿终正寝。进入20世纪,诸多新兴主权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萌生成长,古老的波斯文明历经长达千年的风雨飘摇后焕发生机。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中东终于踏上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然后历史之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南斯拉夫王国的国王遇刺身亡, 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风起云涌。 本书以作者巴尔干之行的沿途见闻为线索,追溯了巴尔干历史上缘于民族、宗教、地缘等因素的内外政治纠葛与军事冲突;也在对当地居民生存现状的见证中,力图揭示当地各民族命运的悲剧之谜 巴尔干苦难之人的内心始终涌动着一股为神圣牺牲的、如鹰般汹涌的渴望,他们祈盼着,犹如被献祭的羔羊以毁灭的姿态达致永恒。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指引巴尔干人超越苦难,也滑向了悲剧的深渊。 *终,作者丽贝卡以 黑羊与灰鹰 为隐喻说道:一切的一切,希望就在这里。
本书作者搜集和整理资料历时l0年,阅读和参考中外文相关资料百余册,对古代犹太钱币和以色列独立后发行的钱币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书中进行了完整地介绍。 全书以 总述 为引领,概要介绍人类钱币文化在西亚地区的起源、发展及犹太和以色列国钱币的历史。内容分上下两篇,按照犹太历史的发展时序系统并详尽地介绍犹太和以色列国钱币。此外附录部分还介绍了60多个国家发行的有关犹太人及犹太历史事件题材钱币、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和犹太隔离区使用过的钱币,还有犹太人在中国生活千年的纪念章。 本书不仅注重介绍钱币学信息,如主题内容、制作工艺、发行数据,更注重介绍钱币背后相关故事。作者在力求确保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全书采用一币一图一文的对照方法,透过钱币图案传达出的信息,配以相应图片,再用文字讲
《中亚通史——现代卷》 作为广义中亚地区核心部分的中亚五国,在本书叙述的年代(1914-1991年)不是作为独立的国家而存在,而是首先作为帝俄的属地,后来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出现的,所以准确地说,中亚现代史实际上是一个大国内部的地域史。 《中亚通史——现代卷》 《中亚通史——近代卷》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上》 《中亚通史——古代卷 下》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共10卷,4112页,200万字,介绍了日本上下2000年历史。 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确立到摄关制度的粉墨登场,律令 过渡至王朝 ,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群雄逐鹿、天下一统。尔后,时代遭遇巨大变革,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在声势浩大的民众运动中,明治维新到来,近代 建立。 10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10位中文新锐学者译介,以关键问题为锚,以主题划分卷册,注重历史严肃性的同时不乏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腻体察个体的同时,又有对列岛各时期有着宏观把握,是一部扎实详实、融合多学科知识、观点新颖的史学经典。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提交的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方面的论文60余篇,内容涵盖金属、石质类、陶瓷类文物保护研究,古建筑、古遗址、壁画、纸张、纺织品文物保护研究、文物分析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