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 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 全书分三卷,从国王路易十五之死着笔,生动细致地论述了三级会议的过程、无套裤汉的崛起、攻克巴士底狱、长矛节、王室逃亡之路、吉伦特派的上台和覆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和热月党人的胜利等。在众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本书以亦史亦文的叙述、用典比喻的结合、绵密精巧的论证著称,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卡莱尔以独有的澎湃激情和华美文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一部悲情浪漫的史诗,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伯里的《希腊史》是一部以政治史和军事史为主轴的通史著作, 叙述了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去世之间的希腊大陆、小亚细亚、西西里、大希腊、利比亚等地政体变迁及军事斗争的历史。除序言和引言外, 全书共18 章。 卷一主要叙述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的希腊历史。在该卷中, 作者伯里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 重新审视了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多利亚人的征服、大殖民运动、泛希腊赛会、雅典和斯巴达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重大论题。贯穿该卷的主线是民主因素在希腊各邦的逐渐发展壮大。 卷二内容主要涉及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军事史。全书围绕四个重大事件展开, 即希波战争、西西里与迪太基的次战争、雅典帝国、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到底有没有征服希腊的野心? 雅典还是斯巴达应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负责? 狂热的党派斗争会在多大程度
1942年3月,二十五岁的幼儿园老师玛格达和将近一千位年轻妇女被送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她们是批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女性。在集中营里,纳粹很快就发现,透过让囚犯每天自主管理住宿区,甚至是营地,就可以减少所需的守卫人数,同时,纳粹还可以利用这些 学员 来转移外界对他们的注意力。 玛格达就是这样一个被推选为管理组长的犹太囚犯。为了尽可能地拯救性命(哪怕只是少数几个人),同时又要避免过于 软弱可欺 ,她游走在刀刃边缘般的危险界线,以坚强的内心和机敏睿智,战胜了难民营恐怖和残酷的气氛,并与她所看守的妇女们,甚至是奥许维兹恶名昭彰的纳粹高级军官们,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她的睿智与坚强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她的故事是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对人性的脆弱、韧性和善良的深度探索。从集中营生还后,多年来玛
本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社会画卷,追忆了一战前老欧洲*后的和平与繁荣,通过对伏尔泰、腓特烈二世、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威廉二世、弗兰茨 约瑟夫皇帝、弗洛伊德、普鲁斯特等人物性格、命运、事业的细致梳理和精到分析,作者对这一时段的历史进行了极富新意的解读,一个个被湮没的历史细节被呈现出来。书中,哈布斯堡大君主国超越民族与人性狭隘的高贵理想,维也纳优雅懒散的风气,上流社会耽于享乐而绝望的情绪;普鲁士帝国崛起于铁与血却成为遗响的黯然命运;罗曼诺夫王朝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的彷徨;以及诸多政治人物在十九世纪的*后谢幕,距离今天的我们虽然遥远,却犹如天鹅绝响,具有激荡心灵的冲击力。阅读本书,我们未必能得到关于人生与世界的具体答案与知识,却仿佛经历了一次异常充实的古典之旅,体会当今社会
《巴黎和会》共十六章,作者埃米尔 约瑟夫 狄龙博士以巴黎和会参会记者的身份,向读者客观展示了一段宝贵的历史资料。该书引用了大量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登的文章,使作者观点客观公正;很多史料是作者亲身经历,对话体的应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该书涉及面较广,主要讲述了巴黎和会对世界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包括巴黎和会召开前各国的政治状态、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战争对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影响;政治家们解决战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和方法;各个国家全权代表们的表现极其局限性,特别是几大巨头的局限性;大国的利益及小国的牺牲;巴黎和会对俄国的态度以及对劳工的态度;以及对战败国的和约等。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国际盟约宪章和和平条约制定的战略错误。作者字里行间透漏出不平等始终贯彻于巴黎和会
作为清朝的第二任皇帝,康熙不仅通过一系列文艺措施规范当时文坛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构建了一个御用文人群体。更为直接的是,康熙通过文艺谈话、“御选”文件、撰写“御序”等方式,宣传其文艺主张,甚或亲自操觚染翰,留下大量的各种文体。他在清初文学史演进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美史学界公认的权威著作。分为序言、引言、正文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由君主和君主制、国家、人民、对外政策四章组成,从崭新的角度解读了哈布斯堡王朝形成、发展、兴起、衰落的历史。泰晤士报认为, 这部著作角度新颖,视角独特,观点客观 。《华盛顿邮报》指出, 《哈布斯堡王朝》一书具有重要的文化特性,展现了欧洲重要文明的脉络。斯蒂德 亨利 威克姆在奥匈帝国工作生活了十年之久,见证了奥匈帝国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哈布斯堡王朝复杂公政治,以及背后的历史现实 。
《欧仁妮皇后:一部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共两卷,是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学术研究奠基人伊伯特 圣阿曼德的代表作品。它以欧洲*美女、法兰西第二帝国*一位皇后欧仁妮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为主线,宽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兴、衰、亡的历史;用详尽的史料客观、深入地解读了欧仁妮皇后对拿破仑三世内政决策、外交决策、经济决策、文化决策和军事决策的影响,彻底改变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研究领域将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的原因归于欧仁尼皇后干政的 一边倒 趋势,开辟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研究的新方向,是欧洲史学界,尤其是法国史学界高度认可的学术杰作。
本书以文字配图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地描绘史实,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觋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总之,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欧洲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逐个恢复原貌并呈现给各位读者。记录的是欧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历史, 全书分为四篇,共15章,将欧洲历史分为起源千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革命与扩张时期和现代福利社会发展时期四部分,从欧洲大陆出现人类踪迹、名字起源讲述到欧盟改革、欧元发行。
《大英帝国扩张史》以汉诺威王朝三任国王的统治阶段划分章节,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章节主题,论述史事时辅之以地图、大事年表、家族世系、主要人物介绍、章节注释和索引,全面讲述了汉诺威王朝的崛起与大英帝国扩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