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称得上一部人人读得懂、人人又荐读的历史哲学著作。 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 完整史观 。
这是一部人人都能读懂的西方历史通识作品。它通过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现代 4个时间阶段、50个关键节点,从宏观上梳理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串联起西方文明3000年的演化史。 作者将大众对西方的各种散点式印象,用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联起来,展现一场延续几千年的精彩风暴;同时提出了很多深层次的洞察,让读者可以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发现意想不到的新意。 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塑造,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它将帮助读者深刻地理解西方,理解今天的世界,从而真正地理解中国。
《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作者迈克尔 瓦提裘提斯既是东南亚社会与历史的研究者,又是经历丰富的旁观者。他求学于伦敦亚非学院,后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长期在东南亚生活,曾担任BBC和《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基于其亲身经历和专业背景,瓦提裘提斯从东南亚的社会症结与历史重负出发,既有对不同国家社会历史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又有对东南亚社会整体性问题背后复杂原因的深刻解读。通过与高层精英或升斗小民的对话,作者揭开了东南亚的真实面貌 深入骨髓的腐败、被舍弃的人民、愈发*的种族和宗教偏执。凭借记者出身所特有的犀利观察和敏锐判断,作者认为东南亚困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精英分子始终自私自利;二是支持东南亚社会稳定的宽容与包容关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 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 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 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 娜塔莎 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 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 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 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1993年的一天,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张俄语唱片,身旁的清洁女工娜斯佳突然泪流满面,她这才意识到,娜斯佳是母亲去世后首个和自己产生交集的乌克兰人,她不仅在基辅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土木工程师 她是怎么从乌克兰的高级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柏林清洁女工的?为什么没有护照也要去德国?又如何和大学恋人分别,再嫁给了德国的楼房管理员?《娜斯佳的眼泪》延续了 马里乌波尔三部曲 前两部的脉络,聚焦于一位来德的乌克兰女性,串联起无数东欧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遭遇,讲述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缝隙与时代转折下,一个人的破碎与一代人的四散流离。
公元8世纪,塔里克 伊本 齐亚德攻占西哥特人国土,开启了摩尔人统治西班牙的时代。之后近八百年,西班牙在摩尔人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数奇迹,艺术、文学与科学蓬勃发展,成为欧洲中世纪开明国家的典范。 国王与觊觎者、圣徒与罪人、牧师与骑士、吟游诗人与被流放的英雄,摩尔人、哥特人、柏柏尔人 纷繁的势力与角色在此八百年间轮番登场,古老的传说、被诅咒的高塔,以及战况惨烈的旷野,共同构筑了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王朝的更迭,信仰的碰撞,这注定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西班牙历史。
本书是兰克史学文选第二辑,导言由德国史学理论家约恩 吕森和斯特凡 约尔丹撰写,介绍了兰克的生平,并评述兰克的重要著作和史学思想,为读者大众了解兰克和兰克史学提供了帮助。正文收录体裁多样、主旨丰富的十八篇文章:有诗作、信函、著作前言、遗作草稿、讲座导言、杂志文章等等,从中可管窥兰克的 历史神学 、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和普遍历史理论,了解他对客观性、个体性的认知,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哲学观点,以及对历史学家特殊任务和特殊素养的总结。 虽然兰克《全集》多达54卷,但他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散布于诸多论著之中,他本人从未作专门著述。本套 兰克史学文选 收录体现兰克史学精神的篇章,自德文译出,为国内史学界提供全面了解兰克史学的路径。
毫无疑问,马丁?吉尔伯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迄今关于二战的*好的单卷本,被誉为20世纪英国伟大的战争纪实作品,出版至今已再版9次。吉尔伯特作为丘吉尔的助手及密友,凭借丰富的*手资料,包括私密档案、日记、回忆录和文献资料,集十余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吉尔伯特以时间为主线,完美地掌控了这场战争的庞大规模和军事战略,对历时六年的二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详实的记述。吉尔伯特凭借其卓越的洞察力,将指挥决策、竞争与罪恶三个不同的要素,与陆海空军的作战经历充分结合,展现了这场人性、勇气与野蛮纠缠的大战。此外,吉尔伯特关注到二战中具体的人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撕开了冰冷统计数字背后人类的痛苦,构成了二战中英勇绝伦、不畏牺牲的宏伟画卷。
1548年,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富裕的农民马丁 盖尔抛妻别子,舍下家业,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八年后,他却突然出现在村子里,令家人、邻里既惊讶又欣喜。尽管样貌有不少变化,他还是受到了众人的欢迎,与妻子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并生下一个女儿。可是,他却与亲叔叔爆发财产纠纷,引起家人不满。与他相亲相爱的妻子迫于压力,声称她被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蒙蔽了,将他送上了审判席。这个案件从地方法院一直闹到法院,双方各执一词,乡邻们也莫衷一是。就在这个马丁 盖尔几乎让法庭相信他不是骗子,即将做出有利于他的判决时,真正的马丁 盖尔出现了。 娜塔莉 泽蒙 戴维斯埋首档案,利用婚书、遗嘱、交易文书、纠纷与仲裁书等多种材料,试图通过讲述这一离奇的冒名顶替故事,再现16世纪法国农民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揭露军火工业、政客、金融家勾连而成的 军工复合体 操纵战争的事实 扭转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查报告,彻底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 两位记者通过多年实地走访,对二十世纪初的主要军火商,比如杜邦、柯尔特、雷明顿、克虏伯和斯柯达工厂,以及希拉姆 马克沁和巴希尔 扎哈罗夫等军火贩子的故事进行了讲述。通过多个视角的对比,作者发现,国际军火工业为了攫取利润,通过操纵公众舆论、行贿、煽动冲突等方式,与贪污政客、腐败政府组成 军工复合体 ,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和平为代价,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人为延长了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 作者从明代的*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少见的奇迹,它们着眼于*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幅*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聚焦于*府*县乃**村之内,记录的是*底层*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须死 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辅、皇帝等诸多
看似不起眼的胡椒,却是家家餐桌B备。在中世纪时,更是欧洲达官显贵们的最爱、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黑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商人们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玛乔丽 谢弗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中国长期是胡椒的消费大国,郑和下西洋就曾多次造访胡椒港;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为寻找辛辣的香料,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亚齐国王为欧洲来客举办水中飨宴和斗象竞赛,极尽奢华;为控制胡椒贸易,英国与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在亚洲的几乎每一处港口展开竞争;较晚加入竞争的美国,靠胡椒贸易的利润充实了国库。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
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也是历史上三大著名帝国的首都。作为东西方之间的门户,亚洲与欧洲的不同文化在此碰撞、融合。1453年, 征服者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这座城市,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奥斯曼人的统治下,这座城市从拜占庭的残余缩影再次成为广袤帝国与繁荣文明的中心。 在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中,被称为 最后一位伟大的东方学家 的中东史大家伯纳德 刘易斯描述了15世纪至17世纪奥斯曼帝国伟大时代的城市发展及其文明重构。刘易斯依靠奥斯曼编年史家、诗人和欧洲旅行者的第一手资料,以当时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配以奥斯曼的散文和诗歌,生动再现了伊斯坦布尔及其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苏丹、宫廷官员、宗教学者等各大阶层的面貌。本书书写的不仅是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更是奥斯曼帝国鼎盛
15世纪,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开启,白银仿若洪流涌入全球市场,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力量, 白银时代 应运而生。直到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逐渐转向金本位制, 白银时代 才宣告终结。 在这场全球化的激烈角逐中,本土无银矿的英国为什么能异军突起,一举斩获现代世界霸权,而坐拥丰富银矿资源的西班牙,却一步步深陷泥潭,逐渐被时代洪流边缘化?作者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层层破译世界权力中心更迭背后错综复杂的内在逻辑,一部 白银 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系列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画风,生动有趣的故事,按照二战发生的时间轴,将那一段宏大的二战历史渐次展现,让读者轻松地记住二战这段历史。 本书是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一方面集中讲述了二战后期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和大事件,如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刺杀希特勒、核袭日本等,以及战役背后的传奇人物与逸事;另一方面重点讲述了二战时期的创新性武器。 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
一颗微距镜头,深窥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相与人心;一面远距魔镜,映鉴当下人的困惑、不安与紧张。 彼得 盖伊以德语文学家施尼茨勒的私生活为切口,以精神分析的文化史方法为织线,潜入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深隐而幽闭的角落,在日记、信件、回忆录、画作、广告、房屋设计图等材料中,阐幽发微,生动细腻地勾勒了中产阶级在家庭关系、性生活态度、政治立场、心理焦虑、宗教信仰、工作态度、艺术品位、私密空间等方面的诸种情状、样态,揭示了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并颠覆了过去中产阶级留给世人刻板、平庸、冷漠、邪恶的印象。
泰国,原名暹罗。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中部,西北部和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接壤,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面与马来西亚接壤。公元1238年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因此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拉玛五世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1939年更名泰国,后经几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国。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本书分十章,分别是:远古文化与早期国家;素可泰王朝时
曾经璀璨无比的迦太基帝国为何会在繁荣700多年后覆灭,它的兴亡对后世有着怎样的重要启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英国近代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 丘奇认真梳理大量史料,从昔日地中海霸主的历史碎片中一路探索,完成了这部叙述迦太基历史的著作。他呕心沥血多年,皓首穷经,细致地勾勒出迦太基旧有的样貌,详细地叙述了迦太基从建立、崛起到覆亡的全过程,探讨了迦太基的文化及腓尼基人的民族特性,更塑造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勇猛善战的形象,让本书成为一部广大读者研究和学习迦太基历史的权威作品。
该书的主要内容不在战争过程,也不在美国政界、军界的决策内幕,而是把战争的性质定义为 内战 ,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介绍和分析战争发生前朝鲜半岛的历史和形势(包含战争的起因)、战争期间南北朝鲜在战斗之外的杀戮、美国半岛策略背后的政治考虑以及如何敉平战争创伤、真正结束战争、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等方面。因此,它开辟了新的视角,弥补了长久以来国内图书市场上关于朝鲜战争的图书只论述军事进程和各政府内部、政府之间决策与斗争的偏颇,使得朝鲜战争的画面更加完整,对战争起因和动力的分析更加深入,便于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实质。 本书作者布鲁斯 卡明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专长为朝鲜现代史、国际关系史以及东亚 美国关系史,是朝鲜战争研究中修正学派的旗帜性学者,他的相关著作是关于朝鲜战争研究
本书是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系统地讲解了1914 年至1941 年的历史故事,向读者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起因和战事经过,包括德国崛起、闪击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等;另外,还揭秘了纳粹藏宝,盘点了意大利的军事实力。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
从1919到1939, 二十年停战 期间,衰败的欧洲正走向毁灭之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政治、军事、文化、科学、经济、社会运动的变化发展仿佛无数曲折的支流,彼此交叉、汇合、分离,*终汇入同一片海洋。本书选取的历史片段,既有 希特勒上台 的主题,又有 查科战争 这样 并不起眼 的素材,前者已经过于熟悉,后者似乎只是不断重复的历史又一次翻版。而作者正是在变动与永恒之间定位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尽管笼罩在两次大战的阴影中,也很难说这段日子是平静幸福的,但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不能说是难以忍受的。不管个人的感观如何,时代的巨轮仍不可逆转地向前转动。1919 1939年发生的事情塑造了现在的世界,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目前的问题和困境。 尽管十分困难,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地重述历史事件,而是希望用优雅的评述表
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马丁?吉尔伯特爵士呕心四十载,逐一踏访了一战数十个主战场,手握丘吉尔有关一战的私人资料,亲访百位一战将军与老兵,研读数十万份资料、档案、回忆录、信函,与参加过一战的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进行了历时长达五年的深入讨论,写就了这部全面深入的《*次世界大战史》。吉尔伯特从人性的角度向我们全景展现了一战,让读者看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失落、科技的两面性以及人类对自身理性的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