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朱偰编著,首版于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将对文字做必要的调整,增加大运河的历史和今貌图片,重新包装出版。大运河北起北京,南抵杭州,经过四省,沟通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是南北航运的要道。本书分三部分:1.大运河的历史,包括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以及大运河在历代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2.大运河的地理,分五段对大运河的地理特点做了详细描述,包括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黄河,从黄河到陇海铁路,从陇海铁路到长江,从长江到杭州;3.大运河的改建,包括大运河的综合利用及其在经济建设和交通建设上的重要意义。本书图文并茂、四色印刷、精装出版,对于大运河历史和地理的了解,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史记》一百三十篇,西汉司马迁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书后,历代续补、注释之作很多。清代是对《史记》研究的集大成时期,清代学者在继承前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史记》考证和评论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今特选佚名撰《史记疏证》六十卷、清末崔适撰《史记探源》八卷合编出版,以资参考。《史记疏证》无撰人名氏,书前题记云疑为沈钦韩所作,该书考证名物,辨疑解惑,对旧注之缺漏多有补正。崔适站在今文经学的立场上,对《史记》进行考证辨伪,就其中的材料来源、引文采摘、文句的起止以及内容的矛盾等,逐一进行考证探究。
《史记》一百三十篇,西汉司马迁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书后,历代续补、注释之作很多。清代是对《史记》研究的集大成时期,清代学者在继承前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史记》考证和评论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今特选佚名撰《史记疏证》六十卷、清末崔适撰《史记探源》八卷合编出版,以资参考。《史记疏证》无撰人名氏,书前题记云疑为沈钦韩所作,该书考证名物,辨疑解惑,对旧注之缺漏多有补正。崔适站在今文经学的立场上,对《史记》进行考证辨伪,就其中的材料来源、引文采摘、文句的起止以及内容的矛盾等,逐一进行考证探究。
本书译自美国大学经典参考书 Making America - A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原书如今已经出到第七版。它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了美国自殖民前印第安人时代,一直到的历史。但在遵照政治进程叙述的同时,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原始材料、插图、图表,力图让我们在了解大致政治进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的个体经历与多元的文化样态,而这正是美国社会的特点所在。除此之外,书中还设计了很多思考和讨论项目,以及详尽的参考书目,能够帮助入门者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阅读探索美国的历史文化。 世界历史文库 丛书之一。
本书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完整地记录了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失落的天书: 与古代观》自古被称为奇书,学者或据以考地理,或籍之以考神话,世人所津津乐道者则无非充斥其中的四海神奇、远方怪物。《失落的天书: 与古代观》凭借缜密分析,澄清关于《山海经》其书的本来面目——一本曾经对观发生过巨大影响的“天书”。
通过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日本和式青可以说都穿上了西装。远看光鲜照人,似乎“帅”且“酷”。 但近前一看,日本西装里边是衬衣、领带、蝴蝶结,下边是袜子雪白、皮鞋锃亮。咱大清西装里边还是原来的肚兜、长袍、马褂,下边赤脚穿着尖口布鞋,不伦不类,咋看咋别扭。 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的海军实力从1903年的世界第三位,一下子跌到1905年的第六位,日本则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仅仅排在英、法、德之后。就在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06年,日本海军就开始了新的打造“八八舰队”(八艘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计划,陆军也提出了扩军至100万人的目标。 放眼远东,中国和俄罗斯都已经被日本打败,这庞大的军事力量要去对付谁呢?谜底很快揭开。1907年4月19日,日本通过了“明治四十年帝国国防方针”—美国首次成为日本
《史料与阐释(总第四期)》旨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其栏目分“文献”、“资料”、“论述”等。本期《史料与阐释》适逢学者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故而特设专辑,回顾先生的坎坷生平和学术精神。此外,本期其他论文中对《格列佛游记》译本的探讨、赵家璧出版活动的考察,以及对陈梦家生平、创作的整理,均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
本书收录了清末民初外交家陆征祥与亲朋故友往来的700余通手札.陆征祥与清末民初时期各界人物的交往在书简中留有不少痕迹,如其与顾维钧、王正廷、林森、黄郛、张群、马相伯等人的通信。其中数量最为集中、史料价值最为突出的是陆与其契弟刘符诚的往来手札,这批书信开始自1932年,直至1948年11月18日陆征祥“笔迹”,详细记录了陆征祥晚年的思想、信仰、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外的政局、社会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