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列举大量有关洛克菲勒劣行的新证据的同时,并没有照搬以往所谓洛克菲勒是个冷酷无情的魔鬼的一贯说法,而是把他描绘成一个古怪、狡诈、多有创见、令人难忘的人物。洛克菲勒是个虔诚的新教徒,提倡节俭,但又不时解囊助人,其慷慨程度为前人所不及——他捐助的团体有洛克菲勒基金会、芝加哥大学以及现在的洛克菲勒大学等。作者把洛克菲勒的公开和私人生活揉合到一起,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家族丑闻、悲剧和不幸,从而细致入微地刻划出了一个性格复杂、引人入胜的人物。
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 《向死而生》是李开复对过去一年的动情回顾,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答案。 这本书写出了作者患病期间的人生感受,可谓劝世贤言。读之,能从中获益匪浅。
本书以史为据,再现了近代中国实业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顽强生存,逆流而上的兴衰存亡史,其中,有历尽千辛万苦惨谈经营的成就与失败,有与外商、官商抗衡或联合的参半喜忧,有与同行竞争、维持生存的万般无耐,有经营失误遭至失败的追悔莫及……本书反映了近代实业家心系天下、实业救国的拳拳之心,艰苦创业、办厂经商的良苦用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聪明智慧,勾勒出中国实业界近代百年发展的曲线。
申俭著的长篇传记文学《金融钜子金润泉》翔实地记录了金润泉毕生的创业史、奋斗史、成长史。阅读本书将对金润泉有一个具体、生动、深切的了解。本书讲述了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家乡湘湖闯到杭州市区,从清朝钱庄跨入20世纪银行,迈出了时代潮流的艰难步伐,闯过一个又一个金融与社会风潮,始终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本书情节生动,令人难以想象,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本田宗一郎为人豁达、不拘泥于俗套。他的一生让人惊叹,也许有人还会质疑:这样一个不羁之人,竟会是大名鼎鼎的本田技研创始人?但这就是本田宗一郎,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对规则说“N0”的汽车界传奇人物。罗启亮编著的《本田宗一郎传奇》列举了本田宗一郎的许多鲜活事例,从多方面呈现一代“圣人”的人生经历。有心的读者一定能通过阅读《本田宗一郎传奇》,从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自己追逐梦想的方式,而后扬起风帆、激流勇进!
本书对《经济学家茶座》出版9年来(-39辑)之精品栏目“经济学人”中的文章优中选优.选出精品文章近100篇。读《经济学人》,听经济学界评论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的学术、人生和趣事。
宗庆后。杭州人,1945年生,家境普通。18岁下乡当知青,挑±拉砖,在底层蛰伏15年;33岁回到城市。从校办纸箱厂干起,中间跑过电表销售,40岁还是个校办工厂业务员;42岁承包校办工厂经销部,从卖作业本开始。到卖儿童营养液,成立娃哈哈食品厂。一年销售突破2500万,那是在1989年;后来大胆兼并濒临破产的国有罐头厂。开发饮料,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把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办工厂办成、全球第饮料巨头;胡润、福布斯富豪榜都把他评为2010年的中国首富,坐拥800亿。却成为几年来争议最少的首富。无论以财富还是事业来定义。宗庆后的成功。是平民草根的成功,是人生从头再来的成功,是大多怀揣梦想的普通人可以借鉴的楷模。
就在近代经济学陷入困境之时,熊彼特的理论向人们展现出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思想体系。熊彼特的经济学体系适应历史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具有柔软性和广泛性的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讲,它对于我们摆脱目前经济学的混乱状态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本书中,我们将比较系统地研究熊彼特的理论体系和人生经历,力图像他本人所论说的那样。不是只束缚于纯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在把握他的一生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全面、整体地把握熊彼特其人、其作,以弄清其学说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更好地展现一代巨匠和一种传世思想的全貌。
《慈溪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纪实虞洽卿》不再以虞洽卿创办航运业和银行业等为主线,而是通过他及他相关的一些生活片段,来反映他处世为人的基本立场和行为准则。编者把本辑内容分为部分,即人脉篇、事件篇和亲属篇。这样的编排方式打破了以前以时空为经线,以活动为纬线的传统格局,多角度、立体化,令人耳目一新。 在人脉篇中,介绍了当年虞洽卿结交之广和影响之大。结交人物中有时代伟人、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也有商界巨头、青帮大亨、艺术大家等。 事件篇中所选择的内容,都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作者尽可能地回避了在《三北虞洽卿》一书中曾出现过的一些事件,这使得《慈溪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纪实虞洽卿》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新颖的视角。 附篇亲属篇中,虽然所涉及的人物只有四人,但他们的经历照样可以为
全书分生平和思想上下两篇,共约30万字。生平篇再现了张謇从一个传统绅向新兴产业阶层转变的过程,突出介绍在南通地方所创新立的各项开拓性事业,以及在清末立宪运动和建立民国等政治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思想篇则从政治、哲学、文化、经济、教育诸多角度深入分析其辉煌事业的思想基础,意在揭示他力图吸收中西文化精华,为探索中国国迈向现代化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作为一个转型期人物,对他思想行为中创新与守旧俱存的矛盾也给予了深入分析,以恰如其分地厘定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2016年8月2日,中国明史学会、贵州省福泉市政协、中国明史学会沈万三研究分会联合在福泉召开了“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会”。《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从这次讨论会中精选出来自十一个(省)市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并集结出版。文集内容涉及沈万三、张三丰研究、沈万三与贵商文化研究、明代平越史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