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曾国藩的作品,尤其是家书部分,应该说比较明白易解,但是为了照顾更多数的读者,除了日记,其余部分均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方便给大家。《曾国藩全集》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它是 千古完人 曾国藩一生感悟的总结,是智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读者对读书论学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奋斗经历,更是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在曾氏家书的激励下,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和蒋介石均十分推崇曾国藩家书和日记中的训诫。1917年,*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 愚于近人,独
《胡乔木传》(精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 领导权,积极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 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这样一个大浮大沉的历史人物,是如何成长发迹的?如何掌握中共 权力的?又是如何在高层斗争中沉落的?作者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对王明的一生做了客观公正的评说。
《陶澍传》是我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改革家。他是当时经世派的领袖、洋务派的先声,又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陶澍传》跟读者一道走近一个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陶澍。谨以此书纪念陶澍231周年诞辰。
一、此次重新整理出版的《翁同穌日记》包括以下部分:部分是早期的己酉夏南归赴试日记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记,以翁同穌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第二部分是作为日记主体的咸丰八年至光绪三十年的日记,以1925年商务印书馆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2006年的简体横排本《翁同穌日记》;第三部分是军机处日记,包括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记,中法战争日记以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出版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甲午海战日记以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影印出版的“翁同穌文献丛编”之五“甲午战争”为底本。第四部分即是翁同穌自订年谱及其侄曾孙翁之憙所做的年谱补,以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
本字典称[周恩来手迹]主要是以墨迹为主,还包括钢笔、铅笔字迹。资料来源主要是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数千件周恩来手稿、批示和社会上已出版的周恩来手迹,经反复研究,从中精选优美的个体字迹进行放大、缩小或原大剪贴影印编辑而成。本字典基本按《现代汉语词典》部首笔画查字法编排。正文前编有部首表、检字表和全书目录。本字典共收真书首文字二二二五个,重文字数累计二四二五0字。为使读者便于识别,首文用正楷简体字。手迹中如有繁体或异体字则首文后用宋体标明。为了便于读者在赏阅本字典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周恩来书法的整体风貌,正文前选编了部分完整佳作。此外,正文后还辑录了周恩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七九个签名,书写的一九七个[毛主席]或[主席],并经毛泽东亲笔圈阅的手迹和部分题词。
本书全面描述了802.11n的协议原理、实现细节和关键新功能,对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增强功能(如MIMO、40MHz信道以及分组聚合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出了与先前版本802.11协议族的兼容问题和互操作性的总结。本书适合于无线局域网的设计、组网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蜂窝通信系统、城域无线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稿分两大部分,一是谷子元革命回忆录选编,选录谷子元先生的革命回忆文章7篇,约占全书稿篇幅的2/3,为湘南革命保存了珍贵史料;二是追忆与怀念,收录后人对谷子元先生的追思文章23篇,从侧面反映了谷子元先生的辉煌业绩与崇高风范
《高拱与隆庆政治》是在该论文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除了对高拱在隆庆后半期的改革的研究有所深化外,对嘉靖后期到万历初年的许多对明史有较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均有分析和论述。比如徐阶的“三语政纲”和“隆庆新政”、高拱复出问题、学术政见分歧下与阁臣的政治纷争、恤商政策的出台、俺答封贡、内阁与司礼监权力之争、高拱二次下野及归里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明中后期历史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是高拱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