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读谱基础知识、简谱视唱、听力训练等三个部分组成,重点则是简谱视唱和听力训练。本书的视唱练习是按照节奏由简到繁的顺序,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采用了大量既体现艺术性又注重技术性的视唱曲目和专门训练音准节奏的练习曲,只要读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严格要求,那么短时期内提高简谱视唱水平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书中丰富的练习资料,对于一般的音乐教师也是有利而无弊的。简谱作为一种简便的记谱法,在我国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由于它简单、易懂,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无论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业余音乐爱好者,至今都把简谱作为常用的、最为普及的记谱法。而且,在高等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入学考试中,简谱视唱练耳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必考科目之一。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成就,一方面来源于对前人书法艺术的承继,一方面来源于他博学多才,天资聪慧,学不纯师,勇于创造。毛泽东是一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使他在政治、军事、理论、文化各个领域中树立了丰碑,在书法实践中也融化着他特殊的革命经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时代精神,这可以说是一般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周恩来与浙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生前曾30次回到浙江,在浙江度过了141天。西子湖畔、莫干山麓上他是如何舌战蒋介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民族危亡,他又如何揭露敌人阴谋,向社会各界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他为何选择在杭州会见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外国元首?他又为何四次亲赴杭州,向汇报工作?《故园情深:周恩来与浙江纪实》将告诉您。《故园情深:周恩来与浙江纪实》以新颖的视角、详实的史料,全面、客观、细致地反映了周恩来与浙江的历史渊源。
16岁的留法预备生走出天府之国,由重庆来到上海,再到法兰西,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度过了他平静的中学生活,但是离开该校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法国学校的大门。从1920年10月底到1921年3月,不过5个月的时间,邓小平就结束了他在法国的留学生涯。之后在法国打工度日,甚至被称为“油印博士”。邓小平从法国的现实社会中所得到的启发和锻炼显然比在学校中得到的更多。在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邓小平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希望也从那时候开始播种。很难想像,假如没有邓小平的力挽狂澜,今天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邓小平说他争取活到1997年,因为他想在香港回归后亲自到香港走一走,可惜他在1997年的2月19日就离开了,留下遗憾。这个季节,正值他的诞辰100周年,人民无法不怀念他。
本书通过大量平凡的故事,从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等不同侧面的细微之处揭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普通学子情怀,凸现江泽民同志对老师的尊崇之情、对同窗的手足之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对青年学生的殷殷之情,这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编写,分“引子”、“尊师重德”、“同窗益友”和“母校情愫”四个部分共30余个故事,语言简洁、通俗,读来真切感人。
王玉利编著的《毛泽东访苏归来——1950年毛泽东在黑龙江》讲述了: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我们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他的一生,是为全国人民谋幸福、谋利益的一生,他的每一篇宏文巨著,他的每一次外出视察、谈话和题词都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和历史影响。《毛泽东访苏归来——1950年毛泽东在黑龙江》是一部完整的专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