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拥有爱新觉罗皇室血统的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建国创下基业。他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辅佐顺治皇帝福临定鼎燕京。他是一位少年英雄,立下了辉煌显赫的战功。从镶白旗旗主到皇父摄政王,在权力的风口浪尖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本书以多尔衮、孝庄、顺治帝为主线,以历史时间为序,记述了多尔衮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至中年的成长过程所发生的大事件。全书文笔流畅,用生动的故事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性格,通过一件件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大妃生殉、征战察哈尔、太后下嫁等),使读者更加立体地认识睿亲王多尔衮。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
暮气的清朝,为何*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 神机营 ,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 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 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
本书是两宋名臣李纲的传记。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本书利用正史中的传记结合地方志史料简要叙述了李纲的一生,包括其家世、参加科举与出仕后的政绩等,重点叙述了其在 靖康之变 时保卫东京,忠心为国的事迹,并对李纲一生的业绩及其文学成就做出了评述。
小说《大汉开国丞相萧何》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战争基本上采取避实就虚的写法,把主要的篇幅放在写战争中的人物形象,写萧何与刘邦等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成功地塑造了萧何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刘邦、韩信、张良、樊哙、项羽等一批历史英雄人物。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选用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必要的虚构,不仅使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在内容上反映了秦的灭亡到楚汉战争这类重大的历史事实。萧风、刘星亮、萧垠编的《大汉开国丞相萧何》摒弃了戏说、穿越的手法,描写的主要人物和设计的重要情节,均有史可稽,符合历史的真实。除严格采撷文献所载的内容外,还吸取家谱、传奇、戏曲等作品中的精彩养分,融为一体。
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政治上的代表,其政治上的一切举措、作为,最能反映出封建政治的本质与特征。皇帝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之中,有的睿智有的愚蠢,有的明哲有的昏庸,有的豁达有的狭隘,有的有的渺小……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得失、是非,往往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他们,不仅可以看清封建社会中皇帝们的种种面貌和旨趣,对他们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还可以从恢廓的视野考察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前进与阻滞、兴盛与衰败之所由来,以丰富人们的历史认识,增益人们的历史智慧。 本书是在史事方面对中国历代皇帝进行综合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本书收录自秦迄清历代皇帝,按其朝代顺序编次。对每一皇帝均略述其生平梗概、主要事迹、重大举措,评论其为君之道、成败得失、是非功
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王朝的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本书稿是作者继出版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孙髯翁传奇》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者以史实为依据,深情的笔触描写了700年前,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西南边陲,鼎新革故,在全国首创行省,为元朝在云南设立行省的任行政长官。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赛典赤迁省府于昆明,以德抚滇,关注民生,屯田安民,改良币制,殖兴矿业,兴文重教。在云南省首建大型水利工程 松华坝水库,整治昆明六河。云南出现了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教兴盛,政通人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让读者通过轻松阅读的同时,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塞典赤的人格魅力。
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美男子,他性格机敏,头脑聪慧,二十七岁时,官职已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信,成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实权的重要人物。 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帝独宠,二十年如一日,自有许多过人之处。他非但不是不学无术,无才无能的弄臣,而是一个聪明过人、年轻有为的人。 和珅的谜一样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和疑问。
林则徐(1785-1850),作为道光皇帝手下最能干的封疆大吏,于1938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在虎门销毁237万余斤鸦片。后出任两广总督,主张仿制西方极利之炮、极坚之船,为“制夷”、“防夷”之用。他作为清末最后一个戴罪功臣,是中国进现代史上得到过赞誉最多的政治家,被毛泽东评价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抗英帝国主义的民族英雄。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然而,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最后又给他戴上了“汉奸、卖国贼、刽子手”三顶铁帽子。为何其反差如此之大?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回首唐朝的风风雨雨,我们发现武则天、韦皇后、杨贵妃等三个女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她们影响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进程。韦皇后,中宗李显之妻,纵观她的一生,前期颇能含辛茹苦,克守妇道,帮助身处逆境的丈夫渡过重重难关;后期则热衷权力,极度腐化堕落,中宗在位六年,她干预朝政六载,遍树党羽,淫乱后宫,又丧心病狂,毒害亲夫! 韦皇后与婆婆武则天一样残忍、狡诈、野心勃勃,她们都在高位上放纵情欲、为所欲为,可是韦皇后却缺少武则天的精明睿智和政治胸襟,所以中宗死后,她仅临朝称制十八天即被杀身亡,并被追贬为庶人。至此,唐朝已经在走下坡路,而各种潜隐的力量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的时期——开元盛世!
萧一山编著的《正反曾国藩》讲述了:正与反,是与非,对于曾国藩的评价百年来是一日三变,为何同样的史料,却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这是曾国藩的矛盾,还是国人近世数十年来之自得的历史观、世界观的悲哀?为何世间轮回,世间再无曾国藩?品《正反曾国藩》,体味中国传统精英的辉煌。
历史的风浪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法军的铁蹄踏入台湾之时,也把刘铭传这个人物推向了台湾的历史舞台。抗法保台,筹划建省,开发台湾产业……他的每一项重要举措,都关乎台湾的命运前途,推动着台湾走上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然而才见起色,刘铭传就被迫收山,命运多舛的台湾不久又陷入日本的魔爪,这位老将只能饮恨而逝…… 本书即用细致流畅的文字,配以大量生动可感的历史图片,向你全面展现台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也让你细细品刘铭传这位大将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