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 日子 ,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 中西 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江
《未经删节》 在本书中,我们跟随阿西尔进入这些二战后一代文学巨匠的世界。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阿西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BBC新闻部工作,随后认识了出版人安德烈 多伊奇,从而一同创立传奇的独立出版社 安德烈 多伊奇出版社的经历。她以独特的机智和罕见坦率的散文风格,讲述了她五十年漫长出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第二部分重点回忆了自己同包括奈保尔、简 里斯在内的六位作者的交往历程,详述了这些作者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真实有趣的名家轶事,也是对文学的宝贵贡献。 《暮色将尽》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 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
20世纪后半叶是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美国更是旋涡的中心,热点事件、政经黑幕频出。《华盛顿邮报》逆势崛起,以媒体人的良知,捅破层层天窗,改写历史进程,犹如彗星划过夜空。 1971年,著名的 五角大楼文件 泄露,该文件详尽客观地记录了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对越政策的种种秘密,从根本上动摇了越战的合法性。在政府的压力下,全美各大媒体噤若寒蝉,唯有《华盛顿邮报》将真相彻底公开,为此不惜与国防部授意下的司法部对簿公堂,直至在美国最高法院大获全胜。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战的结局。 1972年, 水门事件 爆发,《华盛顿邮报》不顾白宫和总统本人的阻挠和威胁,持续在头版头条发布事件调查报告,直至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政治阴谋彻底揭穿,并直接导致了美国当任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带领《华盛顿邮报》写下新闻史上登峰造极一笔的人,
这是一本讲述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女性们的传记故事合集。 从印第安女战士到好莱坞女明星,从灯塔守护者到妖精缔造者,从妇科医生到女皇陛下,这些女中豪杰们将人们对女性的偏见碾压得粉碎。作者以风趣和略微夸张的笔调生动地刻画出30位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域都影响具甚的女性的肖像,描绘她们的独立、坚强、聪慧与可爱之处,向读者讲述她们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潇洒地活出自己的一生。
《暮色将尽》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 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薄如晨曦》 17世纪的猎巫运动中,数不尽的男人、(尤其是)女人被冠以荒唐的罪名,施以酷刑,剥夺生命,成为资本与权力运作的牺牲品。 本书以此为故事背景,讲述了黑人少女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她的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出生的家庭是传奇的,她的成长经历是传奇的,她的婚姻是传奇的,她的政治作为也颇有传奇特点,长时期作为 中华民国的*夫人 ,使她的生活内幕、她的长寿更带有神秘的色彩。所以,她才能在中国几代人中间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本书翔实生动地记录了宋美龄一生的心路历程。宋美龄一直以特殊的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在台前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的一举一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引起世界的关注。同时还有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其晚辈目前各自的境遇等。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化的象征,桑塔格被誉为 美国公众的良心 ,她的一生与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她傲视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误解,被赞美也被诟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贫瘠,拒绝平庸,拥抱思辨与审美,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遗产。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和访谈,深入档案资料,回归文本阐释,敏锐地捕捉到桑塔格人格和人生中的细微和隐秘的精神内核,探索了传主令人敬畏的公众形象背后那令人着迷的私人面孔:一段段热烈又破裂的亲密关系,一次次在身体和心灵上的苦苦挣扎,关于性、艺术、政治、文学 这些都激励、破坏和成就了她的卓越创作,呈现出作为隐喻的 桑塔格 和桑塔格的一生。
希尔达 杜利特尔(1886 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 L.塞耶斯(1893 1957):推理小说家 简 艾伦 哈里森(1850 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 鲍尔(1889 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 伍尔夫(1882 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 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
她为总统大选疾呼奔走,因为竞选结果黯然落泪。在推行高标准的工作要求的同时,她爱惜人才、礼贤下士 她总不乏风流韵事,却始终在为信仰歌唱,她是安娜 温图尔,人们熟悉她大多是因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本书是专业领域公认的安娜 温图尔的权威传记,讲述了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女性如何以独特而传奇的方式成为媒体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小时候,安娜 温图尔是个假小子,对服装没有明显的兴趣,但在20世纪60年代伦敦摇摆的迷你裙和波波头的诱惑下,她成长为一个痴迷于时尚的青少年。父亲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报纸编辑,对安娜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从他决定让她成为《Vogue》的主编那一刻开始,安娜便踏上了一条一往无前的路。她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离开高中后在伦敦的一家时尚精品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将是多次失败中
本书为一部传记小说。主人公花蕊夫人是唐末五代四川著名女诗人,与蔡文姬、班昭、李清照等并称为中国十大才女,与卓文君、薛涛、黄峨并称为 蜀中四大才女 ,亦与黄崇嘏、黄峨并称为 蜀中三才女 。本名徐慧,后蜀青城县人,精通诗词,才貌兼备。 本书围绕她一生多舛的命运铺展线索,既突出她爱护蜀民的历史功绩,又展示她对中国古代诗歌、春联、美术、饮食、花卉、园林的重要贡献。
上一个千年的二三十年代,正是宋朝开国七十年前后,当政者是皇太后刘娥。她是中原大一统王朝历史上与吕后、武则天并列的女主。本书通过她从北漂歌女到统治者的传奇一生,将人物命运融于历史进程和大国博弈的风云际会中,拨开笼罩在主人公身上的重重迷雾,铺陈背负莫名原罪的刘娥冲破阶层与性别的桎梏,在男权世界里以柔性手腕左冲右突,走上权力的崎岖之路;以悠长厚重的笔触,向读者展示出在看似守成的恬静中励精图治的历史画卷,一窥那个宝鞍骄马凝香尘的文治时代的世道与人生、权力和爱情;在从容的历史叙事中,探寻大宋盛世繁华的内在奥秘和人物内心的欲望和挣扎、意志和责任。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 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 ,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 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
《暮色将尽》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 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希尔达 杜利特尔(1886 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 L.塞耶斯(1893 1957):推理小说家 简 艾伦 哈里森(1850 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 鲍尔(1889 1940):历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化的象征,桑塔格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她的一生与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她傲视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误解,被赞美也被诟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贫瘠,拒 平庸,拥抱思辨与审美,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遗产。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和访谈,深入档案资料,回归文本阐释,敏锐地捕捉到桑塔格人格和人生中的细微和隐秘的精神内核,探索了传主令人敬畏的公众形象背后那令人着迷的私人面孔:一段段热烈又破裂的亲密关系,一次次在身体和心灵上的苦苦挣扎,关于性、艺术、政治、文学——这些都激励、破坏和成就了她的 创作,呈现出作为隐喻的“桑塔格”和桑塔格的一生。
翻开本书,看中国民营企业家独有的生存智慧。 创业,这是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政策的变动、法律的漏洞、时代大势的变迁、对手的穷追猛打……随便一个,都能让一个企业轰然倒塌。 开始创业陈灵梅,手中握的是满满的烂牌——她46岁,早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疾病缠身;她家境贫寒,找不到一个有钱有势的亲戚,没有靠山;她学历不高,人脉不广,还背负着数百万的债务。她的运气也不大好,那些其他创业者遭遇的困难,她也遇到了。 但她却用最简单的打法,靠一手烂牌,成为赢家。 这个打法就是“坚守梦想”——“凡是有利于梦想的就去做,不利的就不做。用这个标准去决策,思想就变得单纯,甚至愚直,智慧随之而来。” 从品牌的创立,到企业发展壮大后的各种制度调整;从产品的研发到渠道的拓展;从细琐的客户服
张家十姐弟中,充和与大弟宗和最亲,不仅因为他们年龄只相差一岁,更由于二人对诗词、昆曲、书法等的共同爱好。清华的谷音社,青岛、上海、南京的曲会,抗战期间高校云集的滇黔地区……均留下过他们的高吟浅唱、曲声笛韵。 1949年,时局动荡中,充和随丈夫傅汉思移居美国,宗和则留在黔地任教,从此路远山遥,天各一方,不复相见。唯音书不绝,穿越重洋,互问短长。从1949年4月15日充和赴美后收到封信,到1976年12月8日宗和去世前发出一封信,近三十年时光辗转纸上。如算上此后充和与宗和女儿以?的通信,真正是历经半个世纪。内容由养花种草、衣食住行、曲人故旧谈到诗词书画、文学历史……抛去浮华与造作,字字情真意切,笔笔简单有味。 三百余封书信,三十多万字,今由宗和女儿以?与学者王道整理出来,几乎全为披露。小字蛮笺,既是张家如
洪晃自传全新升级版!!! 《我的非正常生活》 《我的私家相册》(全两册) 须说明一下,该书是由两本书构成:《我的非正常生活》(升级版) 《我的私家相册》。 其中,《我的非正常生活》由文字构成,黑白的印制(包括封面也设计成了最简洁的黑白色),其中新增补文章占20%以上; 而,《我的私家相册》由图片构成,此画册从正文到封面四色印刷。书中包含上百张照片,其中大量照片属首次公开。 《我的非正常生活》(升级版)分“当出版人”、“我的隐私”、“圈子”三个部分。 洪晃“名门痞女”,她“离经叛道”、非传统的生活道路既传奇又独特。《我的非正常生活》除了作者自己书写的文字外,还用大量篇幅收集了她周围人所揭发的关于她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从多个角度讲述了真实的洪晃故事。作者通过工作上的“下属”“同事”、家
本书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资料、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了我国三位典型的杰出女性林徽因、张爱玲、三毛传奇的一生。 阅读此书,不仅能让你重新认识三位传主立体、真实、全面的形象,还能领略文字之美,更能体悟这三位先锋女性豁达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