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 费曼的自传式随笔。 费曼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成为开保险柜高手。 费曼在默数一二三时,发现了每个人大脑工作的方式截然不同。 费曼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抱怨没有人赞赏他的桑巴鼓技艺。 费曼在调查挑战者号失事时,靠一杯冰水、一个橡皮圈,打破了威权,还原了“挑战者号”失败的真相。 对费曼来说,这一生就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寻找着前方的未知。他希望的,是想留给未来的人们一双自由的手。
在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进步,那些弥足珍贵的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人物和教育事迹,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教育者的心弦……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代表作《通典》一书体制宏大、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反映现实,开辟历史编纂学新途径,在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理论,政治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本书紧扣唐中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时代背景,细致考察、介绍了杜佑一生的经历,他的近六十年的从政生涯和著述生活,在此基础上,对杜佑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成就及其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阐述。全书有新视角、资料丰富,考证深入,分析透彻,读起来引人入胜,反映了杜佑研究的新水平。
罗素是20世纪最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 瑞?蒙克
万斯大与万斯同兄弟世称“二万”,是清初浙东学派的双杰。《万斯同评传》以万斯同评传为主,附以万斯大评传。万斯同是的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以史学名世。但他的一生只有断断续续的记载,他的著作也未有完整的考定,他的经学瑕瑜并存,而其史学近年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万斯同评传》对他的生平作了系统的介绍,对他的著作予以全面的考述,在评论他的经学、史学,特别是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和史考时,尽可能发掘出他的未被人知的一些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失误的教训。《万斯同评传》对万斯大的生平,他在《礼》学和《春秋》学上的贡献,其经学的特点以及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也作了一定的评述。
托克维尔虽认为真理不可企及,但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始终秉持客观态度,同时又没有放弃自己的热情:带领世界人民脱离苦难、自由追求梦想。为此,他一直在深入思考社会现实、历史发展、哲学问题,试图解开人类天性如何应对历史残酷考验的万谜之谜。最终,他写出《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不朽巨著,没有人能比他更全面地论述民主的优缺点、更清楚民主政府的能耐。本书作者以客观的笔触、清晰的条理,勾勒出托克维尔献给人类进步事业的充实一生,描画出他身上各种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塑造出一位思想大家的立体形象。
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该丛书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作者依据《庄子》本文及相关史料,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素材、深入构思;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全面展现传主的生命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阐明传主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外的深远影响。丛书编审委员会审读认为,“该书以全新的视角、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庄老夫子”,“这是一部相当出色、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这是现今庄子研究最全面深入和真切生动的著作”,“带有开创和庄重深入的集大成式文化研究成果”,“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而珍贵”。
作为西方传统中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是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一书的六位亚里士多德研究,抓住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中心关怀,进行清晰的剖解;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目的不是要确立某一种亚里士多德诠释,而是力图评述各家各派不同诠释路线及方法的正当性和根据。这本研究综述即使对于不谙希腊文的读者,也是一本牢靠而基本的指南。书后附有近百页的和参考文献目录,另外包括非常有用的希腊术语、名词和主题索引。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翁为师。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
马一浮(1883-1967),号湛翁,晚号蠲叟,浙江绍兴人。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书法泰斗。1938年至1939年,主持浙江大学国学讲座,并创作浙大校歌歌词。《马一浮交往录》以丰富的史料,钩沉国学大师马一浮一生的交游名录,叙述其与蔡元培、熊十力等诸多名家的交往故事,还原了历史细节,展现了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