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后学可谓人才辈出,各种学说思想及概念术语亦互相交错、头绪纷杂。通常以为聂豹、罗洪先是阳明后学中“归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宗羲《明儒学案》把他们列入“江右王门学案”,并对罗洪先的思想有较高的评价。聂、罗所提出的“归寂”、“致虚守静”以及“收摄保聚”等学说,在当时的王门当中以及思想界所引起的反响不容忽视。但是历来对他们的研究不可谓多矣。 本书作者力图把聂豹和罗洪先放在整个宋明理学以及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来考虑两者思想的内涵及其与王门其他诸子的思想切磋和意见争辩,以求充分展示两者在阳明后学当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风貌,并对其在阳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加以重新审视和厘定。在本书的附论和附录中,对于历来重视不够的归寂派的后劲人物——王时槐的思想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对
罗素是20世纪最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 瑞?蒙克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成为中国元以后官方意识形态,并成为朝鲜李朝和日本江卢时期的官学。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理气为核心范畴而展开经济、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形神、动静;知行、心性、教育以及美学、伦理学、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分析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诠释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之所在,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和朝鲜、日本思想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35年多来研究朱熹思想的心血和成果,是目前论述朱熹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2014年为国际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1894-1984)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图齐教授对藏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促进中意双方在藏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编纂了这本纪念文集。 《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汉英)》收录的中英文文章,内容涉及西藏文化和印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些成果是目前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成果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汇总;是中意藏学界的一次交流和对话,也是对中意藏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其思想和文学创作的专著。本书有两个特点:首先,全面研究杨万里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贡献。既重视对其诗歌创作及艺术个性的探讨,又注重其诗歌创作的源流及过程的阐释,特别对杨万里的理学思想、易学思想、政治思想、人格及散文创作等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其次,本书传评结合,既展示了杨万里人生的历程,又将其置于南宋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评价其思想和创作的独特地位及影响。
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之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创立了博大的儒家思想体系。又因对先秦诸子思想均有批判吸收,他不仅是先秦儒学发展史之重要环节,也是先秦思想史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思想家;他又是秦汉之际传授经学的大师,于中国古代经学史亦占重要地位。本评传以荀子本人著作为基本线索,参考历代对荀子学说之评价,力求对荀子思想作全面而符合实际的理解。
《庄子传》1992年出版后短短两年时间就连续再版5次,1995年1月,被韩国法仁文化社翻译成韩文出版,2005年,该作品的节选《庄子见鲁公》入选全晶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二的新《语文读本》。 一位年轻的学者,一个短暂的生命,一部传世的经典。 从偏远的河西大漠走出来的王橷民,像一颗流量,短暂而耀眼。 28岁的他在弥留之际写出了《庄子传》,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优美的文字,通过小说的形式将庄子的人品、学问和身世表达得酣畅淋漓。 他的名字随着《庄子传》让专家学者竞相收藏而渐渐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