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 于漪传》讲述了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一生经历。全书以时间线叙述了于漪从经历战乱、流离却仍心系家国的少年长成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教师典范的故事。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 人之完成 ,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叩问语文之 门 的道路上,于漪始终坚持教文育人的教学理念,如若一位君子,不仅以其充盈的生命力向学生传道解惑,也用她至真至诚之心关爱他人,心系国家的发展。从一线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于漪将她的教育理念融入毕生事业中,躬耕基础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对于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悉心浇灌。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 本书的优点在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从书稿丰厚的史料和独具一格的顺序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看到叶圣陶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为人生和写实的风格;可以了解20世纪初叶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看到叶圣陶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规范和走上正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做铺展,讲述了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的传奇人生。蔡元培出生于中国东南人文荟萃的绍兴,从小受传统的中式儒家教育,耳濡目染中打下了 经世济民 的深厚底蕴。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 教育救国 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这是一部亲情回忆录。所记述的罗家伦,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育家。罗家伦的女儿以她历史学家的丰富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的这本父母亲的回忆录,以作者回顾为主线,附带各个时期父亲罗家伦和母亲张维桢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生动详实地全面地展示了罗家伦与夫人张维桢不平凡的一生。书中收进珍贵历史照片和墨迹70余幅,不少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陈立群,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 时代楷模 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长30余年,在退休之际,陈立群婉拒东部学校百万年薪聘请,远赴贵州贫困县义务支教,让一所 垫底 的民族中学完美 逆袭 : 学校辍学人数从每年的1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实况 净流入 ;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的指标完成率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州。 陈立群将奇迹发生的原因都写入新书《陈立群:我在苗乡当校长》,用朴实的语言和心中的大爱,首次全方位记录支教之间的工作和探索,记录为贫困地区学生、教师、社会层层立志的故事,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扶贫扶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并启发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
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 志于学 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 好德不如好色 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钱穆传》以丰赡翔实的史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尘垢、文本的遮蔽,以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人生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国史大纲》等诸多著作的历程及学术成就等融入其中,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不仅总结了先生在中国历史和儒学上的不凡成就,分析其重要著述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史学研究的特色,还努力展现出传主*本真、*人情化与生活化的历史面目。 本书作者史学功底深厚,文笔生动,立足于知人论世的人物传记体创作,客观描述了大学问家卓荦不凡的一生,全面再现了钱穆作为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立体化的影像;通过描述与钱穆相关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也让读者得以一窥清末民初直至八九十年代的时代变迁的历史风云。本书既叙事严谨又文采盎然,史学视野与文学表现相互融合,史料性和可
《力从平地起,心向实处行:范源廉传》为近代教育家、教育慈善家范源廉传记。范源廉师从梁启超,两度留学东瀛,成绩卓越,名重士林。曾先后出任教育BU次长、总长,中华书局编辑部主任,中华教育改进会首任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参与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工作,乃近代中国当之无愧的重要教育家和慈善家。全书包括 概述 从湖湘寒门到教育改革家 为民国教育奠基的一等人物 从救助到慈善公益的推动者 范源廉年谱 等几部分,重点阐述了其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奠基、教育慈善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褒扬了其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他与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称为杰出的四大史学家。 陈智超所著的这本《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主要对陈垣的生平、学术、教育等方面作了有关探讨。
.
本书记载了一位大学校长、教师与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事业的动人故事。他聪慧内敛,受中西方文化润泽,成长于一个忠公体国的大家族;他倾心教研,热爱学术,投身于诲人不倦的三尺讲台;他抛家舍子,在抗战爆发的连天烽火中临危受命,兢兢业业于战火中复兴大学;他寄情学术,甘作人梯,任劳任怨为科学进步偿尽甘苦;他壮志未酬,年仅47岁,累死在工作台上,临终惦念着未及整理的学术著作......他就是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的校长——萨本栋。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聚焦于少年陈景润的人生轨迹,真实反映了少年陈景润在福州、三明等地成长的故事。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景润是如何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克服种种苦难,*终踏入厦门大学的校门,实现了其研究数学的愿望。
张载是宋代杰出的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张载孜孜以求的人生鹄的,也是其生命历程的概括和归宿。 本书拂去历史的尘埃,以生动的笔法还原、诠释这位文化巨人的人生本真和生命轨迹,字里行间蓬勃着一代先贤光照千秋的家国情怀和仰之弥高的道德追求。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本书的优点在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从书稿丰厚的史料和独具一格的顺序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看到叶圣陶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为人生和写实的风格;可以了解20世纪初叶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看到叶圣陶对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