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如果问中国人一个简单的问题能否随意说出一个画家的名字,那么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是齐白石(图一)。这个名字已经走出单纯的画家行业领域,深深扎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家力量鼎力支持齐白石,画册发行量之巨姑且不论,连日常俗用的茶杯上、脸盆上、暖水瓶上……印的都是齐白石的画,其他任何画家望尘莫及。本书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问题为纲,点、段、面结合叙述齐白石作画、做人的关键要素,揭示齐白石密码.特点是:1、不以市面上的编年体来讲,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问题为纲以点、段、面来记述;2、不以正史为讲,偏以齐老生平生真实的小故事来说;3、故事不用连贯,多是齐老的奇闻异事。虽散,却趣而休闲;4、格调:休闲的快餐文化。不做高雅,要俗中带喜,喜中带乐,贴近读者最平时的生活。即:最专业的“拾遗补缺”。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不惜花费巨大人力、财力、陆续出版了大量高档豪华型特精装画册,逐渐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出书特色。画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画派的作品,既为弘扬祖国文化艺术传统作出了努力,同时也为加强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那些高档画册在程度上满足了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院校及专业画家、收藏家和研究人员的需求,然而,毕竟因其价格昂贵,使得众多的美术爱好者和在校学生望其项背而难以企及。我们不断听到一些低购买力读者的呼吁,并且意识到这一群体中潜在的精神追求,为此特别编辑出版了这类普及型美术系列画册丛书,以比较低廉的价位,把高档的艺术珍品推向大众。 此类画册的篇幅缩减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在作品的编选上都作到了精之又精,
本书是书画家文丛中的一册,主要收入了篆刻家徐正濂先生的散文、随笔、艺术评论等数十篇,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篆刻作品。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篆刻刀法流畅、古朴,散文随笔文笔精妙,非常值得一读。
《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讲述了多少年来,中国画家始终尝试将中国的笔墨构图看作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要素,西方的色彩则是再现性要素,那么“中西合璧”即是这两者的相加。而董欣宾则看到了二者互相转化的而非相加的可能性,他将色转化为墨,并与用笔相统一,于是色不仅仅为景的再现性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用笔的表现性服务。这就为色彩的运用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度,因为画家不能仅凭对景观察或对景的印象去再现性地成片晕染,而必须还得将色“随机性”地皴、擦到宣纸上,即同时照顾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笔法的偶然性效果。这种画技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将其展现出来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多年的专注。如今他已逝世十周年,《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便是为纪念他的一个文集。
三十多年前在台北,蓝星诗社的同仁聚会时,常有一位画家在座,我们称他为“蓝星之友”,更邀请他做诗社的“艺术顾问”,不但列名于诗刊的同仁阵容,还将他的作品刊于封面。他是继杨英风之后,慨以作品来辉映蓝星的另一位艺术名家。他,正是名闻中外的抽象画家陈正雄。本书是他的评传,由知名作家祖慰执笔,画文并茂,再现了他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以及杰出的创造成果和不倦的探索精神。
本书为“中国民间人物”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根据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人物》改编,由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授权,介绍一系列对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人物,如辨画奇人徐邦达,书画修复国手冯鹏生,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等等。这里书面的形式,不同于媒体的形式,在文字内容上,在平面图像上,更为细致深入,扩展了人文内容,读者可以优游自如地检点,仔细审视。
毕克官、毕宛婴所著的《走近丰子恺》归纳了作者对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基本观点,同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发现的史料。《走近丰子恺》分别记述了丰子恺在绘画、著译、教育等方面的才能;他与李叔同、马一浮、叶圣陶等师长、友人相知相交的深厚情意;他的丰硕创作成果;以及他身后亲友的追思和海内外读者、研究者对他的各种纪念活动。
本书是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名家作品集,书中具体收录了:《碧石落竹丛图》、《窗下读圣贤书图》、《秋日嬉戏图》、《山中行路图》、《观山中秋色图》、《秋月观秋景图》、《秋林结拜图》、《古廊小息图》、《山间行游图》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