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了著名画家、湘西奇才 文星街大哥 黄永玉几十年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作者以其老街坊的视角,细数其与黄永玉多年往来间的乐闻趣事,为我们揭示了黄永玉如何从湘西凤凰城文星街的一个小朋友,成长为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展现了一个幽默、通达的黄永玉,讲述了黄永玉的生涯历程,记录了这位大师的艺术行旅,活灵活现地将读者引入黄永玉丰富的艺术人生世界。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年少时父母双亡,14岁被卖到妓院。后被同盟会会员潘赞化重金赎出,供其学习西洋绘画。1921年潘玉良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入学里昂中法大学、国立美专、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等,曾与徐悲鸿同学。在法期间,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归国,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后旅居巴黎,画作及雕塑作品享誉国际。 著名作家石楠根据潘玉良从小妾到名画家的坎坷一生,还原潘玉良以非凡的意志力,一生与命运做斗争,终成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画家的过程。
本书是启功九十岁以后的口述,经启功的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整理而成。在本书中,启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的一生并没有投入到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的前沿和时代旋涡的中心,过的基本是书斋的生活。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中的特殊才能和地位,使他的书斋生活更为独特、精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瞥见现当代很多历史的痕迹,也可以窥见当时著名文艺沙龙和著名文人的活动踪影。这些是其他人很难提供的珍贵资料。
黄宾虹编著的《琴书都在翠微中--黄宾虹自述》 ,精选他谈画论艺的经 典文章,集中体现他的文化内涵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自 述”不同于“自传”,这本“自述”,是在“述艺” 、“述道”。 通过这本书,我们意在呈现:绘画,是一个人 整体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文化底蕴,是一个人艺 术造诣的基础。希望后来者能从黄宾虹的画学经验 中得到启发,在艺术上不断完善。
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该书探究卡夫卡、普鲁斯特、凡 高、安徒生、叔本华、萨特、乔治 艾略特、简 奥斯丁、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西方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或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剖析他们孤高的精神向度,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他们的人生和作品何以超越俗见,获得独有的灵魂刻度,使读者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生故事、艺术成就及对艺术史的独特贡献。
《岁月待人归》是徐悲鸿先生weiYI自述成长传记作品。徐悲鸿以赤子之心,自述生活及艺术成长,充分展现徐悲鸿的人生经历,从乡村到上海,从北京到欧洲,一个穷苦青年何以成为一代艺术巨匠? 在战火纷争中颠沛流离,徐悲鸿绘就了怎样的人生?从徐悲鸿的经历与游记、谈艺、友人交往书信中感知大师的赤子之心,大师的普通生活,为生活而艺术的人生理想。愿你活的认真,做岁月的归人。所配插图也选自徐悲鸿本人的画作。
近藤浩治的《超级马里奥兄弟》配乐重新定义了电子游戏音乐。用不到三分钟的音乐,近藤结束了一个哔哔卟卟的电子声音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由游戏声音构成的合理的艺术表达形式。作者安德鲁 沙特曼带领读者了解各种外部因素(例如,1983年电子游戏的崩溃,任天堂的营销策略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近藤的音乐实验可以蓬勃发展。然后,他深入研究了音乐本身,寻找为何我们的心仍然为一个 原始 的8-bit曲调而起舞的原因。近藤独特的 马里奥之声 是由什么音乐特征造成的?不同的主题如何突出游戏世界的广阔?游戏的音效在哪些方面与我们的生理体验产生了共鸣?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透视近藤的作曲哲学来探讨的 这一哲学将影响整整一代电子游戏作曲家。
作者力求以史料为基础,注重考掘“时代与人”的关系,以客观审慎的笔墨和图文互证的方式,再现赵少昂的艺术人生。作者认为,“少小而立,昂扬向上”的执着精神,“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澄明艺境,“侍母至孝,勿忘国族”的回报之情,“竹同君子节,蝉与我心清”的高洁之心,是赵少昂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为人生而艺术--徐悲鸿自述》汇集了徐悲鸿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章、书信等,内容翔实、生动, 充分体现出徐悲鸿的人生经历及美学思想,具有很强 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本书共包含四个 部分,分别是:经历与游记、谈艺录、中外艺术之发 展与展望、悲鸿书信集。
人物传记。梵高的传记,是一个对动荡生活的悬念式叙述,以经典作品的方式出现。《梵高》追寻了这个伟大印象派画家的一生轨迹,从他出生在荷兰一个艺术经销商家庭的童年生活开始讲述,到他在英格兰、海牙、巴黎度过的岁月,再到他*终定居在阿尔勒。在阿尔勒,他发掘了自己*终发出独特光芒的绘画方式,直到三十七岁那年自杀。梵高一直在努力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二十五六岁的他基本没画出什么,除了几幅煤矿工人木炭画。他在*后阶段伟大光辉的画作艺术似乎是突然爆发出来的。传记以快速连贯的散文方式讲述了这个悲剧故事,在故事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的过程中,他不断的制造悬念。在他笔下,透过梵高自身痛苦的活力一个对自己*的挑战是努力活到完成所有壮观的作品的天才梵高似乎跨越了纸张,从书中立体了出来。
约瑟夫 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著名艺术家,以 装置艺术 和 行为艺术 为其主要创作形式,是 行为艺术 社会雕塑 等概念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装置艺术《油脂椅》、行为艺术《荒原狼》等。博伊斯认为艺术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途径之一,他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本书作者克劳迪娅 梅施在纷繁的博伊斯自我论述和评论家研究中,探索博伊斯广泛的艺术创作的主要线索 分裂的创伤经验对其艺术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他对艺术本身概念的持续扩展,对西方艺术边界的拓展,和对跨学科工作方式的不断探索,由此读者可以获得一条新的 通往博伊斯 之路。
《米开朗琪罗传》为中英对照双语版,是一部关于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的传记,是法国文学家罗曼 罗兰名人三部曲之一,也是傅雷的经典译作之一。米开朗琪罗拥有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强大力量。在他之前,佛罗伦萨的艺术天空是沉闷的、缺乏活力的,他的出现如疾风骤雨般吹散了笼罩其上的阴云。在他之后,米开朗琪罗的风格几乎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这部传记主要由上编 战斗 、下编 舍弃 和尾声三大部分组成。作者用真实的笔触记叙了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曲折的一生,高度赞扬了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成就,并对其内心世界进行了剖析,从而使一个平易近人又超凡脱俗,且具有无与伦比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的米开朗琪罗展现在读者面前。
《达 芬奇传》为 中华译学馆 艺术家 系列之一。中华译学馆是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共建的翻译出版及研究平台。秉承 以中华为根,译与学并重,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拓展精神疆界,驱动思想创新。 宗旨。本书引进自法国伽利玛出版社(Gallimard)著名自传书系列 folio biographies ,该系列已收录文学、宗教、历史、音乐、艺术、电影、科技等方面近200位名人传记。伽利玛出版社主要出版文学艺术、人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和期刊,是法国*的文学类出版社。旗下的作者获得18次诺贝尔奖(Nobel Prizes),27次龚古尔奖(Goncourt Prizes),18次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Grand prix de litt rature de l Acad miefran aise)。 列奥纳多 达 芬奇(1452 1519),一位天赋异禀的梦想家,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拥有着敏锐的头脑。他想要了解关于这世界的一切:从物理学到植物学,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以崇高的艺术理想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中国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开宗立派的伟大画家之一。 书稿《傅抱石》是一部关于傅抱石青少年时期的人生传记,为我社 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之一,已列入 十四五 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项目。全书稿共9章,凡15万字,图片103幅,图文并茂地讲述傅抱石从艰苦的出生至35岁即1939年入川的一段生命历程,以 励志 为宗旨,突出傅抱石的奋斗精神、爱国情怀和艺术贡献,对傅抱石绘画的风格、传承及艺术特点也有详细、精准的描写,让青少年读者能从中汲取更多有益于人生和事业的经验。全书史料清晰,风格清新,行文朴实自然。
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一幅震惊世人油画 《亚威农的少女》。这是*张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完成《亚威农的少女》时,年仅26岁,他栖身在巴黎一个叫 洗衣船 的地方,既落魄又贫穷。那时巴黎的 洗衣船 ,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在。此之前,毕加索像 北漂 一样,已经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圈混迹了十多年。 毕加索是个天才,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是幸运的,也很努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毕加索
风雨如晦的民国初期,岭南大地雄起了三位艺术大师: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他们高擎着改革创新的大纛,一扫当时中国画坛柔靡陈腐之陋习,任由明枪暗箭,不惧风狂雨骤。 陈树人那托物言志的诗《水仙》能反映他的人生心志与高风亮节:任他红紫尽成尘,剩得凌波飘渺身。仍向漫天风雪里,金坚玉洁见精神。
内容简介 康斯坦丁 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是20世纪重要的雕塑家和先锋艺术家之一,被认为是难捉摸的一个。他神秘的天性不仅与他的故乡罗马尼亚有关,也因为其意识中的神话和 另类的光环 吸引了公众。他超越了艺术家的神话,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学生的康斯坦丁,以及艺术大师康斯坦丁。 传记描述了布朗库西如何用雕塑艺术布置巴黎沙龙,也探讨了他的作品如何与罗马尼亚的民间艺术联系在一起。敏锐的笔触让布朗库西的形象在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知识分子的行列中占据了应有的位置。
有人说赖少其是版画家,有人说他是国画家,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有人说他是作家,有人说他是革命战士,有人说他是行政官员……是的,赖少其就是20世纪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充满革命热情与艺术天分,富有传奇色彩、德艺至淳的文化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