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的创始人,影响深远。本书没有着意表现他在京剧艺术方面的成就,而更看重他以一个苦孩子的出身,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坚韧而执著,一如他在舞台上幽咽凝重的唱腔。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传记,分为“艺术访谈”和“艺术传评”两部分,对艺术大师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艺术特点进行了重点采写。对艺术家在王派艺术的形成方面所做的探索、创新,进行了深入点化。特别是对于“王派”艺术的表演、唱念特色的总结,是本书一大特色和亮点。
“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时期十三名昆曲、京剧演员,分别为老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旦角: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武生:谭鑫培,老旦:郝兰田;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小生:徐小香。张永和先生创作的《皮黄初兴菊芳谱(同光十三绝合传)》叙述各自的艺术经历及成就,分析其艺术特色,兼谈逸闻趣事;并讨论京剧形成时期的诸多问题,多有新论。“同光十三绝”中,除程长庚、谭鑫培有传记问世外,其余十一位均少有论及,值得期待。
“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时期十三名昆曲、京剧演员,分别为老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旦角: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武生:谭鑫培,老旦:郝兰田;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小生:徐小香。张永和先生创作的《皮黄初兴菊芳谱(同光十三绝合传)》叙述各自的艺术经历及成就,分析其艺术特色,兼谈逸闻趣事;并讨论京剧形成时期的诸多问题,多有新论。“同光十三绝”中,除程长庚、谭鑫培有传记问世外,其余十一位均少有论及,值得期待。
全景展示戏剧史家董每戡先生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其在戏剧史研究上做出的两次里程碑似的贡献。
蒋月泉,评弹艺术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博采各家所长后自成一家,创立在评弹曲调中传唱最广、影响的弹词流派唱腔“蒋调”。他与众多评弹艺人将形成于苏州的评弹在上海发扬光大后,不为盛名所累,离开大上海,辗转小码头,在摸爬滚打中,终成一代“大响档”。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整理或创作的《玉蜻蜓》、《白蛇传》,中篇《林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将评弹艺术带入新的高度,并使蒋派艺术成为评弹中最重要的流派。《菊坛名家丛书·评弹系列·皓月涌泉:蒋月泉传》作者使用大量一手材料,从历史的角度,以文学的笔法,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为艺术而艺术”的评弹艺术家形象。
《程砚秋日记》经由大师的儿子、程派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整理,收录了众多各个时期报章新闻和友人记述,为几十年中所有程砚秋传记作品中,一部经由程家后人亲自搜集、厘定、编辑定稿的版本。
程砚秋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的创始人,影响深远。本书没有着意表现他在京剧艺术方面的成就,而更看重他以一个苦孩子的出身,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坚韧而执著,一如他在舞台上幽咽凝重的唱腔。
全景展示戏剧史家董每戡先生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其在戏剧史研究上做出的两次里程碑似的贡献。